這次戰前會議雖然並不很正式,但說得甚多,直到天將黃昏方才結束。夜摩王佐留傅雁書在營中用罷了晚飯,就算吃飯的時候,仍是斟酌了一番南征的行程。九月五日出發,大約十餘日左右能夠抵達五羊城。宣鳴雷密報說葵花王軍主力已經於八月二十三日離開,那麼十五六日趕回來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此戰得手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成功破解葵花王軍那種新戰法。
九月五日,秋風漸起中,在帝君特使,兵部尚書周啟德的餞行中,南征軍分為水陸兩部,向南進發。時隔多年,中原大地硝煙再起,一場大戰又將爆發。
傅雁書深諳水戰,指揮得法,大小戰艦排成隊列,浩浩蕩蕩地南下。兩萬水軍,再加一萬搭乘戰艦的陸軍,其餘還沒有夜摩王佐所統的陸路軍人多,但因為有戰艦,所以顯得更加龐大。
帝國軍的戰艦共分風、花、雪、月四級。月級其實是小舢舨,吃水淺,是搶灘登陸時所用,雪級和花級是主力戰艦,風級過去是超級巨艦,艦身長達三十餘丈,但隨著鐵甲艦興起,過於龐大的戰艦已不再適用,帝國也一共保留兩艘風級戰艦,一艘是實際規模隻有花級的宣武號。宣武號艦長十八丈,但由於是鐵甲艦,所以也被歸為風級了。同樣,花級戰艦則是兩艘十丈長,實際隻有雪級規模的鐵甲艦威遠與撫遠。
鐵甲艦造價昂貴,便是國力強盛的帝國,現在也僅有這一艘風級和兩艘花級鐵甲艦。花級戰艦中為首的威、鎮、安、撫“四遠”艦中,另兩艘鎮遠與安遠艦體堪與宣武相等,但因為沒有鐵甲,戰力實遠不及威遠和撫遠兩艦。而此次,帝國將三艘鐵甲艦全都用上了。這三艘鐵甲艦,尤其是載員達到八百餘人的宣武號,更是威武不可一世。而全部戰艦都配置如意機與風帆兩套動力,順風用帆,無風則用如意機,亦使得船速較過去的戰艦增加一倍。原本東平城到五羊城總得耗時月餘,現在同樣幾乎縮短了一半。
然而,傅雁書仍是感到了不安。
他的師父當初被稱為天下第一水戰名將,前半生也確是百戰百勝。然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這個幾乎被奉為水軍之神的名將卻連吃敗仗,特別是當鐵甲艦出現,當他師父發現自己的戰術幾乎一夜間被顛覆,那種失落感使他當場吐血。
師父去世的時候,傅雁書就在身邊。也正是有鑒於此,傅雁書一直清醒地認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因此在他執掌帝國水軍這些年,盡管沒有什麼戰事,但在戰具、戰術上,卻是精益求精,絕不敢有絲毫鬆懈。然而現實總比預想要快,這些年來,他幾乎想到了一切,卻也沒能料到葵花王軍的這種戰術。
難道會輸?傅雁書抹了抹額頭的冷汗,又輕輕地搖了搖頭。勝敗乃兵家常事,他並不怕輸,他怕的是身後這兩萬水軍士兵和一萬搭乘的陸軍。自己的聲名事小,三萬同袍的生死卻是大事。何況,自己要麵對的乃是從未見過的敵人,以及從未聽過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