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瓶喂乳或喂水有兩個害處:一方麵是用奶瓶可造成“乳頭錯覺”。所謂“乳頭錯覺”是指新生兒吸過了橡皮奶嘴後,不願意再吸吮母親的乳頭了。因為橡皮奶嘴軟,孔大,不需要花很大力氣就可以吸到乳汁,而吸吮母親的乳頭要費較大的力氣才能吸出乳汁。乳母的乳頭不經常吸吮,減少了對乳頭周圍神經的刺激,影響泌乳反射、噴乳反射,使乳汁分泌量減少,造成母乳不足。另一方麵,奶瓶、橡皮奶嘴不易洗幹淨,易被細菌汙染,使用後易引起腸道感染。如果實在必須要喂時,也應用小匙、小杯喂,因為小杯、小匙容易洗幹淨。正確方法是在嬰兒0~4個月內(母乳量充足在6個月內)用母乳喂。
人工喂養方法
如果母親沒有奶或者因母親生病不能、不宜喂奶時,那麼就隻有采用人工喂養了,喂嬰兒鮮牛奶或全脂奶粉。
必備器具
1.奶瓶2、3個:最好選擇口大圓型、耐熱玻璃做的,容易洗刷,用開水煮也方便。
2.奶嘴3、4個:選擇不太硬、大小與母親乳頭相同的。奶嘴上的眼兒不要過大或太小。把奶瓶倒過來,乳汁以5~6厘米的間隔滴落的就可以。3.奶嘴罩:需能用開水煮的。
4.計量勺和刮平刀。
5.瓶刷。
6.長筷子和瓶夾子。
7.消毒器:蒸煮器也可用鍋代替。
8.食品盒:將衝調用具放置在一起,用起來方便。
9.碟子或盆、搪瓷盤。
10.擦拭布。
11.奶瓶用的洗滌劑。
12.小型奶瓶:用來喂果汁和涼開水。
13.奶粉盒。
器具消毒
嬰兒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照顧嬰兒者和穿帶在身上的用品必須清潔。特別是調乳器具是直接入口的東西,更需充分注意,每一次都要認真地消毒,雖然麻煩些,但在出生後3個月內必須實行。
消毒方法有開水煮、藥品消毒、熏蒸等形式,最常見的是用開水煮消毒。具體消毒方法如下:
1.喂奶後立即用專用洗滌劑把奶瓶和奶嘴洗淨,仔細涮一涮。
2.在消毒用的鍋裏盛滿水,將奶瓶、計量勺、刮平刀、瓶夾子放進去,點上火,在開水裏煮5~6分鍾。用蒸煮器要10分鍾。
3.奶嘴的消毒有3分鍾就行,在停火前3分鍾放進去。
4.如果馬上就要調乳的話,不管消毒用的是鍋還是蒸煮器,都應在盤上鋪上擦拭布,用長筷子將器具夾出放在上麵,把水控幹才可使用。
調製方法
鮮牛奶的調製——主要有稀釋、加糖、煮沸3個步驟:
稀 釋 新生兒2周內按2:1(2份鮮牛奶加1份溫開水或米湯);3周內按3:1;4周內按4:1稀釋;滿月後可不稀釋。若當地市售奶質較稀,寶寶吃奶後不久便有饑餓表現,可適量少加水或不加水以大便正常,無奶瓣為準。
加 糖 100毫升稀釋好的鮮牛奶加5~8克糖(約半湯匙)。
煮 沸 把寶寶全天吃的奶按喂奶次數定量分裝在奶瓶內蓋上奶瓶,將奶瓶置於加冷水的鍋中,水麵稍高出奶麵,煮沸3~5分鍾後取出,將奶瓶放在冷水中冷卻,然後放冰箱中保存。喂時將奶瓶置熱水杯中加熱即可。
按容積稀釋的比例為1:4,即1平匙奶粉加4匙水。調製時,可先用少量開水將奶粉化開,再加適量水調勻即配成與鮮牛奶相同的濃度,再按調製鮮牛奶的方法加糖煮沸。全脂甜奶粉則不必再加糖。
喂養方法
1.選用直式奶瓶,橡皮乳頭孔大小須適宜,一般以奶瓶倒置乳汁能一滴一滴地連續滴出為宜。
2.溫度適宜:哺乳前滴乳汁於手腕內測試溫度,以不燙手為宜。
3.哺乳姿勢:母親的坐姿要像母乳喂養一樣,體位舒適,肌肉放鬆,抱起寶寶置半坐位,並使寶寶身體和母親身體密切接觸,讓寶寶依偎在母親裸露的乳房上吸奶瓶,使寶寶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
4.乳汁要充滿乳頭以免吸入空氣。
5.哺喂完畢應抱直寶寶,用手輕拍寶寶背部,將吸入的空氣排出以防溢奶。
喂哺次數
一般每天喂奶6~7次,每次持續約5~20分鍾;2周內的新生兒每次喂量約50~100毫升,2周後每次喂量約70~120毫升。
注意事項
1.配乳及哺乳前必須洗淨雙手,奶粉配製必須用開水。
2.每個寶寶對牛奶的需要量個體差異很大,應靈活掌握,以吃飽並能消化為度,不必嚴格限製。
3.奶液的調製量和濃度要適宜,過稀過少、過濃過多均可引起寶寶營養不良或消化紊亂。2次喂奶之間應補給適量溫開水、鮮果汁及菜汁。奶瓶中剩餘乳汁不能再喂,可由母親飲用。
4.要特別注意奶瓶、奶頭、匙、碗、杯等食具消毒。每次用後應刷清洗淨,置鍋內煮沸消毒。橡皮奶頭煮沸3分鍾即可,其他食具應煮沸10分鍾。可多備幾隻奶瓶、奶頭,每天集中消毒1次備用。
5.奶粉要在每次喂奶前現調。
6.奶粉罐不要放在冰箱裏。
7.奶粉開罐10天以上的不要再使用。
8.奶粉罐要蓋嚴實,不要把勺一直放在罐裏。
9.不能用煉乳、麥乳精、糕幹粉、米麵糊等食品來代替母乳或牛羊奶。這些食品都以含糖為主,蛋白質含量不足,長期用這些食品喂嬰兒會使嬰兒虛胖,發生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下降等現象。
人工喂養的限量
人工喂養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客觀上限製了母乳喂養,而隻好采用其他乳品和代乳品進行喂哺嬰兒的一種方法。人工喂養相對前兩種喂養方法複雜一些,喂養效果也不如母乳喂養。
新生兒期奶量(指牛奶)可按每千克體重計算。因牛奶不易消化,新鮮牛奶可加適量的水,一般新生兒可按2:1,即2份奶加1份水,另加糖5份。喂奶前要把牛奶煮開5分鍾,這樣既有利於嬰兒吸收,又可以將奶中的病菌殺死。新生兒一般每天要喂7~8次,每次喂奶間隔時間為3~3.5個小時。如3千克的孩子,則需給奶為100毫升×3=30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總量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生後15天到滿月可給純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計算,每頓約吃60~100毫升。
吃奶啼哭的處理
一些小兒常常一含上奶頭就哭,甚至哭得憋氣、煩躁、麵色發紅,原因何在?因為在寶寶口含奶頭吸吮時,惟一的呼吸通道鼻孔受到堵塞,發生暫時缺氧,此時小兒感到胸悶不適憋得難受,便放開奶頭哭鬧。
出生不久的小兒,鼻孔狹小,粘膜血管豐富,他們的身體抵抗力較弱,很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反應使鼻腔粘膜充血,鼻腔更加狹小,過多的分泌物又可加重鼻腔阻塞,造成通氣不暢,這時,小兒隻好借助於張口呼吸來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所以,在小兒吃奶中間突然鬆開奶頭啼哭時,家長們應先看看他們的鼻孔是否通暢,若發現有鼻屎等分泌物堵塞,就要用浸濕的棉簽將其取出,但不要粗暴地摳、掏,避免損傷粘膜,引起出血或感染;若為鼻粘膜水腫堵塞鼻孔,可在哺乳前10分鍾向孩子兩側鼻孔內分別滴入1~2滴0.5%麻黃素滴鼻液,使鼻粘膜血管收縮,鼻腔通暢,以保證呼吸。
總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保持小兒鼻腔的通暢,鼻腔有過濾細菌和灰塵的作用,吸入的空氣在這裏改變了濕度和溫度,以適應人體的要求。
別用高濃度糖水喂養
給小兒服用高糖的乳和水,易患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至發生營養不良。新生兒吃高糖的乳和水,還會使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病率增加。因為高濃度的糖會損傷腸粘膜,糖發酵後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腸腔充氣,腸壁不同程度積氣,產生腸粘膜與肌肉層出血壞死,重者還會引起腸穿孔。臨床可見腹脹、嘔吐,大便先為水樣便,後出現血便。
鮮牛奶的喂養
如果母乳不足或因其他原因母親不能哺乳,就得實行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人工喂養的首選食品是鮮牛乳。鮮牛乳在我國城鎮供應較普遍,價格也較便宜,故人工喂養多選用。但牛乳與人乳有較大差別,牛乳中含蛋白質較高,且以酪蛋白為主,遇酸易凝成堅韌的乳塊,不易消化,食用時應加水稀釋,加熱煮沸或加乳酸,使凝聚的乳塊變小變軟。牛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較人乳少而脂肪球大,不易消化吸收。牛乳中礦物質濃度高,也需要稀釋。人乳中含較多的酶、乳鐵蛋白及各種免疫成分,而牛乳中含量少,並難以補充。牛乳的糖分較低,不如人乳。
要說明的是,母乳優於牛奶,牛奶隻是代替母乳作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目前使用現代化的食品加工技術來改造牛奶,使其營養成分盡可能接近人乳。如利用脫鹽乳精粉代替過多的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利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奶油,以增加亞油酸(必需脂肪酸)。加乳糖來提高牛奶乳糖的含量,並強化牛奶所缺少的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並調整鈣、磷比例。當然,這種改造過的奶粉比起一般市售的加糖奶粉來,對嬰兒的喂養來說,營養要好得多。但是無論現代食品工業技術多麼先進,也製造不出能抵抗疫病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鐵蛋白以及活性免疫細胞,更營造不出母愛來。
喂養量可用簡易方法計算,一般每日每千克體重不能少於100毫升。出生後1星期每天可喂7次,每次30~50毫升;半個月內每天喂6~7次,每次70~90毫升;1個月內每天5~6次,每次100~120毫升;滿月後奶量可按“(月齡+1-2)×30:毫升數”來計算,但每次奶量不宜超過200毫升,1天不超過1千毫升。實際運用時還應視小兒的消化能力(觀察小兒饑飽的表現和大便的質量)和生長情況而定,不應一成不變地采用。
牛奶喂養引起腹瀉
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患腹瀉時,要根據腹瀉、嘔吐、食欲和消化情況來確定飲食治療方案。如病情較重,每日腹瀉超過10次,並伴有嘔吐現象,應暫時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時,最長不超過12小時。禁食時可用胡蘿卜湯或焦米湯替代,間隔時間和每次用量均與喂牛奶時相同,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道的負擔。腹瀉如果有好轉了,逐漸改用米湯、衝淡的脫脂牛奶、稀釋的牛奶,最後恢複原來的飲食。如嬰兒腹瀉情況並不嚴重,每日腹瀉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無嘔吐。此時可暫用1~2日米湯,以後用衝淡的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多半的濃度,或製成2份牛奶1份水的濃度。如嬰兒偶然出現腹瀉,而且病情也輕,則隻需用衝淡的牛奶喂1~2天即可,以後恢複正常牛奶飲食。衝淡牛奶時最好用米湯,因為米湯減少了酸對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腹瀉的治療。
腹瀉時期,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應全部停止添加。
如果新生兒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濃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增加,並在每兩次喂奶之間喂少許溫開水以緩解大便的幹燥程度,及清潔口腔以減少鵝口瘡等口腔疾病的發生。
不宜用高蛋白奶粉
在為新生兒選購奶粉時,千萬別被標榜含有高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奶粉所吸引而購買。因新生兒腎髒、腸胃等各器官功能均未發育完全,這類含高蛋白等營養成分的奶粉並不適合新生兒攝取,它們極易使新生兒發生消化不良等代謝問題。
若是無法親自哺乳,在選擇代替品時一定要選購嬰兒配方的專門奶粉,而一般高蛋白成分的奶粉應待新生兒1歲以後,才能考慮給予。
雖選對了奶粉,若衝泡不當,也會使寶寶出現不適現象。最好按照奶粉罐上的批示水量與奶粉比例,而開水應以40℃~50℃左右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