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發泄 跟成人一樣,嬰兒也需要發泄他們的情感,一般是以哭的方式進行。有的嬰兒哭的次數比較頻繁,而且要很長時間才能平息下來。這種嬰兒大都比較活潑好動,很可能是用哭叫來釋放多餘的能量。寶寶通常在晚上煩躁易哭,在他煩躁之時,可試著給寶寶洗個澡,做做按摩,或者抱他出去散散步。
生 病 嬰兒生病時,會用哭聲來表達他的痛苦。如寶寶哭聲尖厲,異乎尋常,應帶他上醫院檢查。
此外,蚊蟲叮咬,嬰兒睡床上的異物,甚至母親緊張、煩躁的情緒,都會引起嬰兒啼哭。
培養母子感情
荷爾蒙促進自然的感情
年輕的母親們在分娩後盡管非常疲倦,但她們的心情是興奮的,她對嬰兒產生偉大的母愛。但是,有些母親並未意識到她們對嬰兒有這種強烈感情。
其實母愛是荷爾蒙的一種反應。母親在產後腦部幾乎立刻就產生某種“催產素”或“催產激素”,這種荷爾蒙引起乳汁分泌,也能引起母性感情。對這種荷爾蒙,不同的婦女感情上的反應也有不同,所以有的母親對嬰兒的愛也可能會表現得遲鈍些。
母親對自己嬰兒的感情也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諸如實際的分娩情況、她本人對生育和嬰兒的期望等。因嬰兒的降生而出現感情巨大起伏的情況是常見的。即使產程很短暫,完全正常,但分娩畢竟是一件非常激動人心的痛苦大事,也是一件要盡職盡責的艱苦工作。
如果分娩不順利而產程很長,並且用了藥物,產婦可能太疲倦和麻木,以致無法對嬰兒產生母愛感情。她也可能對她的新生兒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例如,她認定嬰兒既是自己的親骨肉,應當一出生就長得同她和她的丈夫相似。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很少如願以償,這種認為雖然有科學的道理,但很難達到。
許多母親發現她們在嬰兒出生48至72小時內對嬰兒的愛逐漸增長。直至第3天隨著“母愛”荷爾蒙的出現,她們對新生兒感覺到一種明顯的愛。“母愛”荷爾蒙要過2周才起作用,那也是比較正常的。
母子感情還需後天培養
母愛除了生理荷爾蒙促使產生一種自然的感情外,母子感情還需要後天培養。一般采取如下措施培養與增進母子感情。
母親和嬰兒的身體接觸,母親的聲音和身體的氣味,在嬰兒生活的頭幾天裏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段時間裏如果嬰兒和母親形成一種結合,並且能加以鼓勵的話,那麼這種結合就是牢不可破的,就會形成一種感情的紐帶。
看寶寶的眼睛 嬰兒出生後,母親應盡快開始和嬰兒的身體接觸。還有,眼睛接觸應在嬰兒出生後盡快進行。嬰兒的眼睛在聚焦之前是看不清東西的,但他卻能判斷形狀和輪廓。嬰兒在36小時之內就可以認識母親臉部的形狀和外貌了。一旦嬰兒發現母親的眼睛,他就會搜尋並注視著母親的雙眼。嬰兒出生後幾小時內就可以做出上述這些動作。
和嬰兒早期進行眼睛接觸的母親,並且堅持繼續做下去,特別是在哺乳時,麵對著嬰兒和深情地注視著嬰兒眼睛的母親,極可能是富有同情心和聰明的,他們大多能冷靜地通過邏輯討論來解決各種問題,而極少對她們的嬰兒采取體罰手段,這樣的母親都善良,都屬賢妻良母型。
多進行早期身體接觸 新生兒從頭幾天開始,母親就應該盡可能和嬰兒多接觸。所謂接觸,是指身體的接觸。譬如說用背帶背著嬰兒。新生兒覺得與他母親身體的緊密接觸是十分安全的,她的身體柔軟而溫暖,氣味熟悉。當嬰兒把頭靠在媽媽的身體上時,他會聽到他過去9個月在母腹裏曾經聽到的熟悉的心跳聲(心搏)。在這種環境裏,嬰兒覺得安全又舒服。對嬰兒來說,他在媽媽的身體上輕輕搖動比完全靜止地躺在床墊上要自然得多,特別是它好像能喚起嬰兒在母腹內柔軟而舒服的環境的回憶,會形成一些條件反射。
母親氣味的重要影響 母親身體的氣味是嬰兒和母親最初的一種聯係。嬰兒對母親身體發出的氣味十分敏感,並會作出天然的生物反應。每當母親走入嬰兒的睡房時他就會醒來,而當其他人甚至是父親進入他的睡房時他可以照睡不醒。這是因為嬰兒十分敏銳的嗅覺可聞到母親身上獨特的化學物質“外激素”,他醒過來是因為他立刻認出母親是他舒適、喜悅和食物的源泉,這是一種潛意識的反應。
必須注意聲音的傳導 新生兒非常喜歡柔和、輕鬆的聲音,不喜歡高聲的噪音。盡管嬰兒習慣母親的聲音,仍應以輕柔、溫和的聲音講話和唱歌。嬰兒對高音調的女聲反應比低聲調的男聲反應好些。對於嬰兒來說,母親的聲音活像一種治療。每當母親和嬰兒相處在一起時,應該跟他小聲談話、唱歌或低聲哼唱。幼小的嬰兒都十分喜愛童謠和簡單的歌,特別是有聲音的旋律和有節奏的歌。較早會唱歌的兒童能夠很快地學會使用單詞。他們趨向於比其他兒童較早地會講話和閱讀,他們對聲音和語言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在這方麵也有天賦,是兒童成長成材的基礎。因此,母親必須注意嬰兒的聲音傳導。
使嬰兒睡眠充足
布置單獨的小床
寶寶是幼小的生命個體,他的體溫與大人還有很大的區別,還有一個適應性的過程。寶寶進行睡眠,最好給一張單獨睡的小床,這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良好睡眠衛生習慣都有促進作用。寶寶單獨睡小床,小床就是寶寶第一活動小天地。可以在小床的床頭上方掛上一些紅、藍、黃色的彩球或玩具,在寶寶醒來時用來訓練寶寶的視覺、聽覺和頭、眼的協調活動,對寶寶的智力發育很有幫助;寶寶單獨睡小床,有單獨被褥,可以避免與母親同一被窩睡的弊端:如果寶寶與母親同一被窩睡,往往把寶寶的頭部蒙在被窩裏,寶寶呼吸不到新鮮空氣,造成寶寶睡不安寧,睡不深沉,對呼吸係統也不衛生。而且由於母親在哺乳期中比較疲勞,晚上睡眠很深很深,翻身時容易把寶寶壓在身體下麵而造成意外窒息。所以,讓寶寶單獨睡一床,從小鍛煉寶寶不依戀母親睡眠的良好習慣,這對培養寶寶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堅強自立的性格有好處。寶寶單獨睡,母親也可安心地入睡。
寶寶的小床一般安放在母親床邊,便於睡眠時隨時抱出來喂奶和換尿片、蓋被褥等生活照料。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單獨睡眠,可以養成孩子單獨睡眠的好習慣。
寶寶的小床四周要有欄杆,床鋪最好是木板或硬性棕棚或彈簧床,嬰兒不宜睡軟床。床上可以不放枕頭,因為寶寶的脊柱是直的,沒有生理變曲,不安放枕頭一樣睡得舒適。被褥應用質地柔軟、保暖性好、顏色淺淡的棉布做,不要用合成纖維或尼龍織品,因為這些化纖織物不吸水、透氣性差,還容易產生皮膚過敏反應。褥子上可墊一塊防水布,預防大小便汙染床褥。寶寶床上用品要經常洗曬,保持清潔衛生,柔和舒適。
保證良好的睡眠
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哺乳時間,全天幾乎處於睡眠狀態,睡眠時間達到20~22小時。嬰兒具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育,特別有利於骨骼的生長。有正常睡眠規律的孩子精神飽滿,生長發育良好。而睡眠常受幹擾的孩子常常愛哭鬧,煩躁不安,打噤驚悸,飲食不振,體重增長緩慢,抵抗力降低,反應遲鈍。
要促使嬰兒良好睡眠,養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就要從新生兒做起,具體做法是:
1.不要過饑過飽:母乳不足嬰兒常餓醒啼哭;喂得過飽,由於腹部不適,也難入睡。
2.創造良好的睡眠條件:室內要力求安靜;避免強光刺激;空氣要新鮮;室溫不宜過高。
3.被褥要柔軟幹燥,經常曝曬、拆洗;不要蓋得太重,應隨季節、室溫的變化而增減;睡前要換好幹軟的尿布;衣服要輕柔舒適,使肢體舒展,氣血暢通。
4.睡前不要逗弄孩子,以免興奮。
5.睡前不要抱著搖晃、拍哄等,要建立自然睡眠的習慣。
6.新生兒時期,新生兒餓了就哭,尿了也哭,不分晝夜。為了逐漸延長夜間的睡眠,保證父母休息,在臨睡前要盡量喂飽,換好尿布,使夜間喂奶減少1次,一般間隔6小時。
訓練嬰兒安睡
剛出生的寶寶有的晚上不睡覺,不是哭就是鬧,這被稱為“小兒夜哭”,這既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也影響大人休息。如果孩子養成了這個習慣,長此以往還會陰陽失調,人體生物鍾就會出現混亂。
如果寶寶不是因為有病哭鬧,就得想辦法解決寶寶夜哭問題,可以試試下麵的“5個晚上訓練法”:
第1個晚上
即在原來固定的喂奶時間喂過寶寶後,在他(她)還醒著的時候就放在床上,讓其自行安睡。在半夜,必須聽到他(她)的哭聲後才走到他(她)的床邊,先檢查尿布,但不要把他(她)抱起來,隻輕輕拍拍他(她)或和他(她)小聲說話。如此過10~20分鍾後,寶寶若仍不入睡,再把他(她)抱起來。此時盡量拖延至20分鍾後才喂他(她)開水。記住,不要先喂奶。喂完水後讓他(她)安睡。如果他(她)還是不睡,這時再讓他(她)吃奶。
第2個晚上
固定喂奶時間,應比第1個晚上晚30多分鍾。寶寶如果半夜醒來,處理方法同前一晚上,采用拖延戰術,但要比頭一晚多拖延5~10分鍾才把他(她)抱起來,如果哭得很凶,也比頭晚多拖15分鍾再喂水。
第3個晚上
繼續這麼做,但在每一個環節上應試著再多拖延10~20分鍾。
第4個晚上
寶寶經過3天的訓練,大致已能睡到早上5、6點鍾。這天晚上的步驟仍同前晚,惟一不同的是,寶寶醒來時,等上10~20分鍾再去理會他(她)。
第5個晚上
按前4天推,固定喂奶時間應接近半夜了,此時可視情況,開始將喂奶時間提早30分鍾,調整到大人正常休息之前,並繼續將寶寶第2天早上醒來後的喂奶時間延遲1~20分鍾,直到寶寶被訓練成在大人起床後才醒為止。
培訓睡眠習慣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睡眠時間也逐漸減少,就會建立自己的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就是按時睡,按時醒,自動入睡,睡得踏實。這樣,寶寶醒後就會精神飽滿、情緒愉快,顯得活潑可愛,十分好玩好動。要培養寶寶的良好睡眠習慣,就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濕潤,光線要暗些,電視、收錄機的聲音要低些,說話的聲音也要放輕些,這樣就會使寶寶入睡得快、睡得熟。
2.每天睡覺前給寶寶洗個澡,換穿幹淨衣服;冬季若不便每天洗澡,也必須洗臉、洗手、洗淨臀部和腳,換幹淨衣服和尿布再睡。
3.被褥要清潔、舒適、適合季節特點,被褥、被罩、床單、睡衣要勤洗、勤曬、勤換。睡衣要柔軟寬鬆,冷暖要適度,以寶寶睡下片刻後手腳溫暖無汗為宜。
4.白天喂奶後要有一定活動量,晚上才睡得沉;睡前不要過分逗引寶寶,使他不易入睡。
5.活潑型寶寶睡前常常愛“鬧覺”——啼哭一陣後就會入睡,這是他睡前疲乏不堪的最終表現,不是什麼大毛病。可以采用一些小辦法,可讓他習慣平時的睡眠姿勢,用固定的搖籃曲或低聲安慰、或輕輕拍拍他,讓他在床上自己入睡;不要抱著他連拍帶搖、又走又唱地哄他入睡,這樣入睡後常容易驚醒,睡得不踏實。
6.要尊重寶寶的入睡姿勢,側臥、仰臥、俯臥均可,入睡一段時間後,可以幫助他變換一下姿勢,使他睡得更舒服。
7.剛入睡時出汗較多,是寶寶的植物神經功能還不夠穩定的生理現象,不一定是佝僂病的症狀,可輕輕地給他揩幹。
8.寶寶熟睡時,可輕輕剪除長的指甲,以防他抓傷自己或吃手指時把細菌帶入體內。可以每周剪1次,不宜剪得太深,不要損傷皮膚。
加強眼睛保健
初生嬰兒視力很差。在外界環境,特別是光線的刺激作用下,到2歲時孩子的視力發育到0.5左右,3~5歲時發育到1.0.這個階段的視力發育如何,對孩子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一切孩子視力發育的環境條件、身體疾病、全身營養狀況不良等,都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防止光線過強。初生嬰兒的環境光線不能過強,而目前一般醫院嬰兒室的燈光都越來越強,其實隻有在暗光下才有利於孩子視網膜發育。
出生後接生人員應該給嬰兒滴一次眼藥水,以預防眼部感染。同時要對嬰兒進行一次較為全麵的身體檢查。如發現孩子眼部異常,應盡量早做矯正和治療。
經常注意孩子眼睛及視力情況,如發現孩子眼斜、發紅、單眼或雙眼運動障礙、不對稱、流淚或分泌物過多、眼角膜發黴、瞳孔變黃、發紅、發白等,或視力發育水平明顯低於同年齡其他孩子時,都應及時檢查,以便確診,及早采取措施。
買玩具要買色彩鮮豔的,但不能有尖角。這樣,玩具不容易刺傷眼睛。
許多傳染病,特別是引起急性高燒、驚厥的傳染病,如中毒性痢疾、肺炎、麻疹等,很容易引起一些眼病,如引起夜盲、視皮質盲、視神經萎縮等,對此,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