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台風預防和監測(3)(1 / 3)

世界氣象組織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各國間在建立氣象、水文站網及傳輸、交換氣象資料等方麵進行合作;為各國氣象觀測業務製定統一的標準,並加速推行標準化。具體任務有:協調和改進世界氣象業務及有關活動並促使其標準化;促進提供氣象服務的氣象中心迅速發展;促進氣象學在人類活動各方麵的應用及其發展;促進氣象領域內科研和業務人員培訓工作的開展。

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設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秘書長一人。

下設五個機構。

(1)世界氣象大會,這是本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

(2)執行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

(3)區域協會,其任務是對各自所轄區域內的氣象業務及有關活動進行協調。全世界共劃分6個區域:非洲(1區),亞洲(2區),南美洲(3區),北美洲和中美洲(4區),西南太平洋(5區),歐洲(6區)。

(4)技術委員會,幾經整編改組,現在共設8個:基本係統委員會、氣候學和氣象學應用委員會、儀器和觀測方法委員會、大氣科學委員會、航空氣象學委員會、農業氣象學委員會、水文學委員會、海洋氣象學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均由各國指派的專家組成,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

(5)秘書處,為常設的事務性機構。

近年來,世界氣象組織的主要活動集中在幾項大型國際聯合協作計劃,如世界天氣監測網計劃、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人類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計劃、世界氣候計劃等。

世界氣象組織專門在亞太地區設立了台風委員會,是1968年由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下屬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建立的政府間組織。任務是協調解決台風業務預報、台風科研、台風現場試驗以及組織各國、各地區台風專家們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台風講習班,培訓高級人才,以達到不斷提高預報業務的質量。其宗旨在於促進和協調各有關機關團體的力量,在本委員會區域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減輕台風的災害。活動內容分為氣象、水文、社會救濟和防災、訓練和研究。其成員有中國、日本、老撾、菲律賓、泰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另外,還在加勒比地區建立了颶風委員會,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地區設立了熱帶氣旋組織以及西南印度洋委員會,這些區域性合作組織都帶來很大的效益,為提高各國台風業務預報做出了貢獻。

使對台風定位、強度、路徑等方麵問題的研究有了比較準確的資料,部分彌補了由於浩瀚的海洋上常規資料不足造成的缺陷。現在主要是用飛機飛到台風外圍雲係采用全球定位係統(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下投式探空儀進行探測,或用無人飛機飛入台風外圍進行探測等。

台風監測主要方法

氣象衛星監測

氣象衛星是監測熱帶洋麵上的低壓、台風等天氣係統的重要工具,其業務產品是衛星雲圖,使用衛星雲圖以來沒有一個台風被遺漏。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星是1960年4月1日發射的美國泰勒斯—1號衛星。它的運行證明了衛星進行全球氣象觀測的能力,開創了氣象觀測的新紀元。50多年來,各國發射的氣象衛星已逾百顆,已發射的極軌氣象衛星有美國的泰勒斯、艾薩和艾托斯—諾阿係列、國際衛星、前蘇聯的宇宙和流星以及我國的風雲係列;靜止氣象衛星有美國的應用技術衛星、地球靜止業務環境衛星、歐洲空間局的歐洲氣象衛星、日本的葵花衛星以及我國的風雲係列衛星;已發射的研究衛星有美國的雨雲衛星等。這些衛星資料對台風中心的定位、強度的估算、路徑的監測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氣象雷達監測

在台風接近陸地時,由於受海島和大陸下墊麵地形的影響,使得台風結構變得異常複雜。由於雷達的觀測時間及空間解析度都比衛星及時,所以當台風接近陸地時,雷達成為最佳的定位工具之一。雷達在台風監測中的應用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新一代WSR—88D多普勒天氣探測雷達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使雷達在台風的監測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目前,多普勒天氣雷達、多普勒聲雷達等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地麵加密觀測

鐵塔梯度觀測、超聲溫度風速儀、光學雨量計、自動氣象站、常規地麵和高空加密觀測等已被普遍應用到台風的登陸觀測中。

台風預報的科學水平

台風預報的難度很大,必須要有科學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台風預報方法基本上是經驗性的非客觀定量的。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客觀定量的台風預報方法在氣象台普遍應用。其中,大多數是根據曆史上台風移動、變化以及其他氣象因子關係的統計學方法。80年代以後數值預報方法被普遍采用。目前常用的台風預報方法主要有天氣學預報方法、氣象衛星雲圖預報方法、客觀定量預報方法等。

天氣學預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