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台風預防和監測(3)(2 / 3)

天氣學預報方法是在大量普查、分析研究基礎上,對影響台風路徑、台風天氣進行分型,在分型的基礎上尋找預報參數,綜合為分型編碼法。

氣象衛星雲圖預報方法

氣象衛星雲圖預報方法是利用衛星雲圖對台風的發生發展進行比較係統的分析、總結,給出一套較完整的可供操作的方法。

客觀定量預報方法

客觀定量預報方法是利用數值預報結果及各種資料進行計算,從而得到移動路徑、強度變化和伴隨的大風、降水分布等情況。

數值預報

世界各國凡是可能受到台風(颶風、熱帶風暴)襲擊的地區,對台風業務預報都十分重視。

近年來,隨著數值預報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台風(颶風)的業務數值預報有了較明顯進展。

1.美國颶風預報模式

美國開發了全球譜模式、區域/中尺度經緯格點模式,還開發了不同於全球和區域/中尺度模式的颶風預報模式,模式動力框架為靜力平衡,網格設計為經緯格點,分辨率為19千米、18層。

2.日本台風預報模式

日本開發了全球譜模式、區域/中尺度譜模式,還開發了不同於全球和區域/中尺度模式的台風預報模式,模式動力框架為靜力平衡,網格設計為譜模式,分辨率為24千米、25層,時間積分采用半隱式方式。

3.澳大利亞颶風預報模式

澳大利亞開發了全球譜模式、區域/中尺度經緯格點模式,還開發了不同於全球和區域/中尺度模式的颶風預報模式,模式動力框架為靜力平衡,網格設計為經緯格點模式,分辨率為17千米、29層,時間積分采用半隱式—半拉格朗日方式。

4.我國台風預報模式

我國開發了全球譜模式、區域/中尺度經緯格點模式,還開發了不同於全球和區域/中尺度模式的台風預報模式,模式動力框架為靜力平衡,網格設計為經緯格點模式,分辨率為50千米、20層,時間積分采用分裂—顯示方式。

另外,像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因沒有台風/颶風襲擊,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並沒有單獨開發台風/颶風預報模式。

目前,我國對台風48小時的路徑預報誤差為200—300千米,24小時的路徑預報誤差為100—200千米。據統計,2004年,中央氣象台24小時、48小時台風強度預報誤差為4.2米/秒、6.5米/秒。總體來說,各國1—3天以內的短期台風過程預報準確率較高,但對7—15天內的台風中期過程預報,目前預報能力還比較低,隻能做些大致的趨勢分析。至於1個月或1個月以上的月、季、年台風活動次數的估計,仍是辦法有限,隻能是根據同時段的常年平均氣候值,加上某些時間和空間上的相關統計結果,或考慮厄爾尼諾、拉尼娜等現象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加以分析預測。

現在各國各地區對台風比較正常的路徑、暴雨、風暴潮等,一般都具有較強的預報能力。但對於一些特殊問題,如台風在其移動過程中發生停滯、打轉、徘徊等疑難路徑,或移速突然加快或減慢等疑難移速;登陸後在台風強度大為減弱情況下,又突然狂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甚至出現龍卷風;台風登陸前也可能出現海嘯等十分嚴重的災害等,預報能力還都較差。

及時發布台風警報

台風警報為人們采取防禦措施提供了重要信息。我國規定的台風警報發布辦法如下。

有台風時,一般要發布“台風警報”和“台風緊急警報”;當有台風可能影響本地和台風解除時可發消息。當我國編號範圍內的太平洋上有台風發生,並且在3天左右可能影響我國沿海時,氣象部門就先發布“台風消息”,主要是提供台風的實況。如台風的中心位置、強度、大風範圍和台風前進的方向和速度等,以引起大家注意。

當台風繼續向我國沿海靠近,預計48小時內將對我國沿海某一地區有陣風8級以上的影響,就發布這個沿海海麵的“台風警報”。台風警報的內容,除了台風消息的內容外,還要增加未來24小時和48小時台風位置,以及對發布地區有影響的風、雨等的預報。

當台風在未來24小時前後將對我國沿海有嚴重影響,如受台風的侵襲有10級以上的大風時,就發布受影響沿海海麵的“台風緊急警報”。它是氣象部門發布台風預報最高一級的警報,以強調台風影響的嚴重性,並有詳盡的說明和風、雨等預報內容,以便人們全力以赴防禦台風。

目前,我國氣象部門在電視媒體上發布台風警報時懸掛五種風旗標誌。

我國港口的台風信號發布辦法:當本港及附近地區在48小時內將有台風時,白天就掛起“T”信號,夜間升起三盞白色信號燈;當本港及附近地區將有12級以上風力的台風襲擊時,白天即掛起“+”信號,夜間升起上下兩盞紅燈,中間夾一盞綠色燈的信號。船員和漁民們一看到它們,就知道這是強風襲擊最嚴重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