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識人之術:趨利避害靠眼力(1)(1 / 3)

配套效應——讓你的職場“裝備”亮起來

地位效應——你若隨性,就要被動

自己人效應——贏得信任的秘密

布裏丹毛驢效應——“庸人”成為領導的內幕

懶螞蟻效應——千萬別得罪“最懶”的同事

首因效應

——第一印象,沒有第二次機會

首因效應,在心理學上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指在人們的交往中第一次給人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占據主導地位。

關於首因效應,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就是向四組實驗對象描述同一個人的生活。在對第一組的介紹中,把這個人描述成一個性格非常活躍的人;在對第二組的介紹中,把這個人描述成一個嚴肅的人;在對第三組的介紹中,先描述這個人性格的開朗,再說他的內斂;在對第四組的介紹中,與第三組恰恰相反。

實驗過程就是要求這四組人對這個人作出評價,結果出來了:第一組大部分人的評價是熱情、外向;第二組大部分人的評價是內向;第三組大部分人的評價還是開朗;第四組大部分人的評價是內向。這個實驗最準確的結論就是人們的“先入為主”。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也的確如此。雖然人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但是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憑自己的理解對別人形成第一印象,這第一印象對後續的交往保留了持久的作用。所以,我們常說,有第一次印象,沒有第二次機會。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初次與一個人會麵,在45秒鍾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也有人認為是前兩秒,就是說在一瞬間的工夫,人們就已經對一個人看得八九不離十了。有時候,幾秒鍾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尤其是在職場求職麵試的關鍵時刻,第一印象能夠在對方的頭腦中占據主導地位。

那麼,你希望給對方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推己及人,你喜歡與什麼樣的人交往、合作?自信的人,容易讓我們感覺踏實,放心。

自信的形象在職場中如同一條很重要的生命線。在這裏,我們可以舉一個獲得金牌的運動員的例子,來說明自信對於整個人的狀態影響有多大。例如,某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訓練時,他能從容地應對來此采訪的記者。麵對鏡頭說話時,人們會發現,他的談吐、氣勢,他對勝利的喜悅和期待,都透露出了強烈的自信。而且,這種自信即使稍稍有點兒自大,也不會令人覺得別扭。

那麼,當運動員離開了運動場,或者是離開了他熟悉的運動環境,他的表現又會怎樣呢?

那時我們會感覺,運動員的那種自信突然就消失了。例如參加訪談類節目時,他可能會表現得非常拘謹、遲鈍,幽默感不足或者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告訴我們,對於自己所了解的事物產生的自信,那才是真正的自信。如果離開自己所了解的事物,還表現出普遍化的自信,會讓人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那麼,在職場中你能否表現出自己對手頭工作“一切盡在掌握中”的這種自信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證明你對工作有足夠的熟練程度和駕馭能力,證明你在某一個領域裏有相對權威的位置。

這樣,你的客戶會放心,你的領導會安心,你也會很舒心!

對於職場的女性來說,自信更加重要。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在選擇主管時,不是不想提升女性,但女性員工總給他們一種“企圖心不高”、“自信心不夠”的感覺及印象。

的確,女性往往會因為過於謙遜而錯失了該有的位置,在工作過程中也會因過於溫柔和緩、不想競爭,而必須在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手下工作,甚至對方由於能力不足、表現不如你而對你進行打壓。

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必須得到解決,那就應該從自己做起,要意識到職場即戰場。倘若你想要晉升,隨之而來的競爭和搏擊就不可避免,這時,你能依靠的隻有自己堅強的意誌。

職場女性千萬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可憐,裝柔弱或輕易落淚,那隻會破壞形象,職場中的女性若表現出弱者姿態,就會注定和晉升無緣。從重建自信心開始,學習正確地評估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同時,也要相信一點:自信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培養的,比如說偽裝自信。

那自信到底應該怎麼偽裝呢?

第一,敢於說話和表達自己。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或願望清晰、明白地表達出來,那麼他的內心一定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心,同時,他充滿信心的話語也會感染對方,吸引對方的注意力,直到讓人相信他的自信心對別人有著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