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識人之術:趨利避害靠眼力(1)(2 / 3)

第二,要做到說話的時候敢於正視別人的視線。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覺得自己不如你;我很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了什麼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他: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訴你的話是真的,毫不心虛。要讓你的眼睛為你工作,就是要讓你的眼神專注別人,這不但能給你信心,也能為你贏得別人的信任。

最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用切切實實的積極行動來表達自己想要的自信。如果做到了這一點,用不了多久,你的自信就會如期而至!

年輕的陳心露已在公司擔負著重任,身為辦公室主任的她掌管著公司財務、人事、行政、法務等多方麵的工作。陳心露不僅工作做得風生水起,而且人緣頗佳,職場上順風順水的她言行間自然散發出一種自信開朗的魅力。

可是,誰都想不到,在起步之初,她居然隻是靠著“偽裝自信”來給自己提氣的。她剛入職時隻是一個行政助理,做著一些簡單的打雜工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瑣碎事,麵對特別有“正事兒”的同事,她的內心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

陳心露聰明的一點是,當她發現自己有了“自卑感”的時候,她便要努力去矯正這種感覺。於是,她通過積極的行為和更熱情的工作,偽裝出自己對工作很滿意,很有激情。這種偽裝出來的自信雖然是假的,但她付出的勞動卻是實實在在的。終於,她偽裝出來的自信贏得了領導的信任。

有一次辦公室搬遷,陳心露的上級領導突然接到老板的任務,要求公司在最短的時間換個更好的辦公地點。晚上8點接到這個任務的領導連夜找尋相關的信息,陳心露協助領導辨別信息的真偽,進行了妥善的安排。第二天一早,老板剛下飛機,領導就帶著老板四處看寫字樓。由於選擇比較多,事情進展得很順利,由此,老板對領導的敬業精神和辦事效率大加讚賞。

當然,陳心露也得到了領導的重視,慢慢地,領導也就放心把很多事情交給陳心露去做。很多事情是陳心露第一次經曆,難免會有膽怯的時候,她就偽裝出自信,勇敢地麵對工作中的所有問題,問題居然一一迎刃而解。

現在的陳心露再也不需要偽裝自信了,在自己的功勞和業績麵前,她想不自信都難!

在職場中,你表現得很自信嗎?如果你還沒有實實在在的業績來支撐自己的自信,那就用踏踏實實的努力讓自己走在通往自信的路上吧!配套效應

——讓你的職場“裝備”亮起來

配套效應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18世紀時,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有一天,他的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這件睡袍。可是,當他在家裏穿著華貴的睡袍時,突然覺得家具的風格不對,他發現自己家裏的地毯針腳也粗得嚇人。

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狄德羅把家裏舊的東西先後更新,家具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他最終感慨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兩百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的朱麗葉·施羅爾把這種現象稱為“配套效應”,也被人們稱作“狄德羅效應”。

個人的發展也同樣如此,很多行為都是配套的。例如,一個銷售人員需要經常約見客戶,和顧客一起吃飯、喝茶,談生意,在當月向公司報銷費用時,一個精明的老板可能不會因為他報銷的金額不足一百元而感到欣慰。如果報銷費用不過百,老板反而覺得很吃驚,因為這和銷售的行為是不配套的。

如果我們是老板,讓我們這樣想象一下:難道一個月內,這名銷售人員隻約了一名客戶,而且隻是吃了一餐簡單的自助餐,就算談了業務和投入工作?其餘的時間,他都用來做什麼了?難道在睡覺或者做白日夢嗎?

00  既然交際如此重要,我們就要學會約請別人。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迷茫於為什麼自己的態度很好,方法也對,而且還具備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卻遭到別人的拒絕。

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尤其是銷售人員,也可以嚐試著從多個方麵找原因。舉個簡單的例子,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玩過積木,玩完了總要推倒,再建築新的房子或高樓大廈。這時候,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非常豪華美觀的大房子,我們推倒它的那一刻,內心會有不舍的情緒,更不忍心下手推翻;而一些搭建粗糙的小房子,每個人都可以毫不心疼地推倒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