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識人之術:趨利避害靠眼力(2)(1 / 3)

終於,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孫昭陽按照自己的規劃給佟千峰提供了適合他的保險。這種化主動銷售為被動銷售的情況,讓佟千峰不但買了一筆業務很大的保險,還非常感激孫昭陽。隨後,佟千峰還把類似險種介紹給了自己的幾個朋友,為孫昭陽帶來了很多客戶,讓他成功地打開了保險業務的銷售局麵。

是不是穿著一定要價格不菲,華貴靚麗,才能引起對方的好感呢?不得不承認,高貴的穿著的確能夠引起別人的好感,但這一點並不是誰都能做到,畢竟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同。那是不是我們又要受到限製了呢?

心理學還有新的發現,算是給一些剛畢業、經濟能力不強的年輕人的一件禮物,那就是可以用相似性來迎合別人的喜好。在職場中,用包裝自己來迎合“企業的文化氛圍”,這不是欺騙,而是一種和諧。例如,一個公司裏,大部分員工的外在形象風格,一定是企業招聘或者用人的導向。這種相似性是和諧的,如果遭到破壞就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很難想象,一位總裁在大家都忙碌的辦公室裏,看到一位像在沙灘度假一樣穿著吊帶背心和小短褲的女員工時會作何感想!

職場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服飾應該是我們的戰衣。如果你沒有特別多的金錢來包裝自己,那至少可以做到與辦公室大部分同事的穿著保持一致的風格來拉近距離,贏得別人的好感。地位效應

——你若隨性,就要被動

在人群心理學中,人們把處於不同地位的人提出的意見、辦法會產生不同效應的現象,稱為“地位效應”。美國心理學家托瑞曾經做過一個試驗:讓飛機場空勤人員(其中有駕駛員、領航員、機槍手)一起討論解決某個問題的辦法,先讓每個成員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最後把全組同意的辦法記錄下來。

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成員都同意領航員的辦法而很少同意機槍手的辦法。當領航員有正確的辦法時,群體會100%同意;而當機槍手有正確的辦法時,群體隻有40%的人同意,雖然機槍手的回答也從專業角度進行了分析。這就更進一步證實了地位效應的存在。

這種效應在人們的生活中很常見。例如,很多地位高的人所提的意見、辦法,會被多數人認同、讚成並執行;而地位低的人所提的意見、辦法哪怕是正確的,或與地位高的人一模一樣,人們也會有所質疑,而很少會被人認同、讚成,更不會去執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兩個領導吵起來了,為什麼很少有員工敢於上前勸架,或者是對吵架的人進行批評。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地位效應的作用。領導出錯時,一位普通的員工甚至都沒有評判和調解的資格。

既然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而本書又實實在在不是一本“心靈雞湯”。在這裏要提醒讀者,如果你對你的領導有意見,但這個意見你不能保證提出來就能改變大的格局,或者讓事情發展得更好,那麼你就不要急於發言或者“忠言逆耳”。要記住:有了職位,再去建議!

很多人都感覺職位、地位是一個負麵的詞,我個人感覺這是兩個中性詞,關鍵是要看使用這個詞的人具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給大家講講我一個朋友的故事。

我的那個朋友曾是一名業績非常突出的金牌銷售,現在卻正麵臨中年危機。他曾經陪伴著那家小公司成長,最輝煌的時期業績以一當十,關係好到能夠和老板稱兄道弟。

小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老板對朋友委以重任,他想給朋友升職,讓朋友培訓出一批銷售精英,搭建一個團隊,在未來的日子裏進行團隊作戰。

我這個朋友的銷售工作雖做得風生水起,卻一直以來都是閑雲野鶴,喜歡獨來獨往。

聽老板說讓他搭建團隊,朋友堅決拒絕。他說自己並不是那種小氣不肯分享的人,隻是他不願意受拘束,不愛管理別人。在老板多次說服無效的情況下,朋友繼續閑雲野鶴般地工作著。

公司在不斷地成長,而公司的氛圍也慢慢發生了變化。

公司開始增加了很多新的部門,流程越來越多,人員越來越多,管理手段和管理部門越來越多,我的朋友也越做越不開心。

例如,他已經答應了給一個新客戶寄出樣品,但是公司庫房不能放貨給他。原來根據公司的新規定,需要多級申請、審核,有多個部門的簽字才能生效。朋友非常不高興,每當他抱怨或者和其他同事爭論時,總是老板出麵替他解決問題。

後來,朋友和一個同事大吵了一架,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心情。

吵架的緣由還是因為製度的繁瑣,朋友想越過流程,可是新來的員工並不給他麵子。和朋友起爭執時,對方非常尖銳地說:“你又不是銷售經理,憑什麼要求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