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識人之術:趨利避害靠眼力(3)(1 / 3)

布裏丹效應和這個故事給了人們很大的啟發。因為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經常麵臨著種種抉擇,如何選擇對人生的成敗得失關係極大。有一句話叫“少則得,多則惑”,人們在有很多選擇的時候,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擇,所以就會在抉擇之前反複權衡利弊,再三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但是,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人們去反複思考,最重要的是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大家一致以為領導於正林隻是一個有錢的“庸人”。

他是一個房地產公司的總監,據說在商場打拚多年。照理說,員工本來是很佩服他的,可是隨著接觸的增多,員工們發現關於房地產的分析,很多的知識於正林都不懂。當員工向於正林彙報的時候,於正林根本就不會仔細去研究員工遞交的數據,也從不檢查公司財務做的賬目。

還有,公司有大客戶看房子時,客戶提出的問題都很專業,於正林經常都是讓手下的得力人員回答問題,直到要決定生意是否合作,於正林才會親自出馬決定。財大氣粗、給出優厚條件的客戶,於正林未必會和他簽約;而有的客戶,大家覺得給出的條件一般,於正林反而會去簽約。

於是,員工們最不明白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這樣的“庸人”可以坐在這麼高的位置上。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大家費解。

公司拿出了一筆資金投入到一個地產項目,根據辛辛苦苦的分析和嚴謹的推論,大家一致認為選擇A地區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可是於正林就偏偏看中了B地區。大家一考察,發現B地區人口稀少,房地產的發展機會渺茫,房子建好了也可能沒人來住。

但是於正林決意投資B地區。他認為B地區有著天然的優勢,很多城市的人都厭倦了城市裏的喧囂和忙碌,一定會喜歡在B地區安置生活。

各有利弊,大家爭議了很久,但是因為A、B地區都有客戶競爭,於是於正林毫不猶豫地拍板投資B地區,這讓大家非常氣憤,覺得於正林一意孤行。後來,甚至有幾個專業知識特別豐富、早就“瞧不起”於正林的人提出了辭職。

於正林很平靜地讓員工辦理了離職手續,用領導的魄力解決了這樣的一個狀態。他在開會時隻說了簡短的幾句話,告訴大家他敢有這樣的判斷,也敢於承擔任何後果,他本人不願意多作解釋,因為在成果沒有出來之前,一切都是枉費心思。

果然,過了不到一年,形勢發生了逆轉。隨著城市包圍農村,為了迎合城市人的生活,於正林在B地區開發了農家樂,越辦越火,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由於B地區是低投入、高收入,收益就遠遠超過了投資A地區的收益,讓曾經質疑的人刮目相看。

大家這才明白,原來錯的人是自己,庸人也是自己,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最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在麵對兩難的決策時,能夠有決斷的勇氣和高瞻遠矚的眼光!

職場中,有不少人抱怨領導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領導的能力並不強,隻是機遇好,或者一些別的原因,才讓專業知識不強的他坐在了一個比自己高的位置。

事實果然是這樣嗎?很多時候,領導有不為人知的一麵,他不需要有多強的專業知識。因為他不是某個專業的技術員,他是要懂得統籌安排、懂得決策,並且要為自己的每一個決策最終承擔責任的人。說得更加直接就是,領導不具備員工懂的技能,是因為他不需要懂這個技能。

打個比方說,如果有一個領導,他的專業知識很強,但是本身特別沒有主意,做事情也怕擔責任,比員工還害怕承擔後果。員工問什麼時,他隻會說:“等我再找上級批示,然後回複你。”這樣的“人才”領導會比誤以為的“庸才”領導更讓人鬱悶。

這就是說,隻要能夠對一件事情敢於拍板,他就超過了普通員工做事情的衡量和勇氣。況且,對於個人來講,你可以選擇公司,但是領導是流動的,你不能選擇你的領導。員工的工作歸根結底是為了公司的利益,也完全圍繞著企業的管理者展開,要懂得領導真正的作用是什麼,作出積極的配合。坦白說,你的行為需要對領導解釋,但是如果你暫時不能夠理解老板的決定,那麼就隻有唯一的選擇,就是保持敬畏之心!懶螞蟻效應

——千萬別得罪“最懶”的同事

懶螞蟻效應是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的發現,他們對三組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他們發現大多數的螞蟻都是非常勤勞的,它們忙忙碌碌地尋找食物,找到食物之後就急急忙忙地搬運儲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