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識人之術:趨利避害靠眼力(3)(3 / 3)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得罪你認為不重要的人,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才是對自己最安全的保護。巴霖效應

——輕信,被算計的開始

巴霖效應是來自馬戲團經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他說:“每分鍾都有一名笨蛋誕生。”這種說法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目前風靡的“星座書”就是這種心理效應的投影。心理學家說,有人感覺有些星座書能準確地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於這些詞句屬於人之常情,基本上可以適用於大部分人身上。所以人們就會輕信,而且,如果星座書裏有某一條說得特別準確,更會增加讀者對其他各項空泛之論的信任。盲目迷信星座書的指點,不但不會給人們帶來幫助,反而會給生活帶來麻煩。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努力的女孩,長期在職場得不到提升,可能存在方方麵麵的原因。可是如果她很迷信星座書上講的一些道理,像書中講金牛座的人桌上不宜擺植物,獅子座的人辦公桌上要多放一些銀色裝飾品,這些說法有可能讓她迷失掉正確的判斷。

假如這個女孩認為自己運氣不好、業績難以讓人滿意是星座的原因。然後按照書中說的,向領導申請更換辦公桌位置,隨後在辦公桌上擺放了銀色的小飾品。周圍同事被弄得莫名其妙,領導也可能感覺她沒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反而會立即辭退她。

在職場中,巴霖效應是非常常見的。雖然人們常說,應該多聽別人的意見,但是每一個人都要注意的一點是,多聽,更要多想,不能輕信別人的評論,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輕信,是被算計的開始。

張躍洋是總經理萬總從別的公司高薪挖來的人。

他4年前自某著名大學畢業後,就到了原來的單位從事技術工作,剛開始時的工資是1000元;3個月後,憑借著良好的技術能力增加到3000元。一個偶然的原因,有朋友替他引見了萬總。

萬總非常看重張躍洋的技術能力,而且張躍洋的年齡也很有優勢,於是萬總就以月薪6000元為條件,將張躍洋挖到了自己的公司,安排到了主管李震的部門。

張躍洋一來到李震的部門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張躍洋也在工作中表現出了出色的能力,因為良好的技術能力,同事們也非常佩服他。

可是,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張躍洋非常吃驚,他發現自己工資卡上的工資隻有3000元。他以為發錯了工資,馬上聯係了單位的人事部,人事部的人對他說,這是部門領導的意思。

於是,張躍洋找到了李震。李震看到張躍洋一臉的怒容,就馬上安撫他說:“萬總沒有對你講公司有試用期嗎,員工工資要根據試用期的情況來考核,很多人的離職都是因為不能接受試用期造成的。的確,對於成熟的員工來說,這點是不合理的,但是公司的情況就是如此,試用期長短不一……”

聽了李震的話,張躍洋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尤其對於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的他而言,大腦更是隻有“一根筋”。李震又大吐苦水,說公司的一些製度要求很嚴格,經常有員工來找自己申訴,可他也是愛莫能助。

聽完這種種,張躍洋立即就給李震打了招呼要離職,也沒有等待萬總的批示,就怒氣衝衝地離開了公司。

張躍洋走了之後,李震就找到萬總彙報情況,他說:“張躍洋不能接受公司有試用期的規定,上班第一天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有試用期,但他還是認為自己發工資的時候可以拿到6000元。所以這次工資一發下來,他給我發了個短信就離職了。”

萬總聽完也隻是歎了口氣,待李震離開之後,萬總對自己的助理說:“可惜呀!張躍洋這個年輕人,我們給他內定的試用期非常短,隻有第一個月是試用期,但是他連這一個月都不能等。我並沒有把他當技術人員看待,我是想將來把他培養成主管的。”

助理問:“那李主管呢?”

萬總說:“能者上,庸者下。原本認為他到了部門之後有技術優勢,再慢慢熟悉李震的工作,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取代隻懂一點技術皮毛的李震。”

此時的李震,在張躍洋離職後邁著輕鬆的步伐,回到座位,露出了勝利者的笑容!

這裏有一個猶太人教育孩子的傳說:站在壁櫥上的孩子,興奮地躍向父親張手欲接的懷抱,結果撲空摔地。數次以後,孩子對誰都不再輕信了,這就是猶太家庭對孩子的家教課。猶太商人在商務活動中不為感性所控製,不輕信別人,他們隻相信根據客觀事實作出的判斷,從而能在生意場上縱橫捭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