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向來就是矛盾的集中多發地段。
對於個人來講,放空自己,別把自己的位置想得太高,就容易和同事放鬆地進入好的狀態。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跟某個同事大吵大鬧起來,對個人的專業形象和信心會有無形的壞影響。因為這顯示了此人對控製人事問題有欠成熟,不但領導在心理上對此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就連同事都會覺得這個人難以相處並敬而遠之。
每一個領導都會對自己的員工關係不和感到頭疼,沒有哪個領導不希望自己的手下能夠放下成見,共同努力為自己做事。
這就要求員工在工作中要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優點。不改變自己就難以改善同對方的關係,按照自己的標準來改造對方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尤其是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對方,把別人當作敵人,而丟掉了自己的“人氣”。
所以,同事之間不值得來個刀光劍影或你死我活,良好的人際關係、適當的情緒管理是為工作加溫的良方!如果多給別人一些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最讓人討厭的人也開始變得可愛了!
投射效應
——不當炮灰,也不過度防衛
投射效應指的是人們很容易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誌、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很多時候,人們都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愛好或傾向等,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在職場中,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被別人當成了職場炮灰,覺得自己被人利用,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從投射效應的角度來說,這種現象的出現反而意味著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自己本身的思想有了偏差,例如過度防衛。
隨著職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確,人們的腦神經也開始變得緊張起來,生怕一不小心就做了職場炮灰,於是,人們提心吊膽,警覺地察言觀色,以保全自我。在這樣緊張的狀態下工作,很多時候容易讓人們陷入到過度防衛的怪圈。
人們變得像刺蝟一樣麵對別人,看到別人的時候還以為別人是刺蝟。要知道,以這樣一種滿身盔甲的狀態麵對職場環境,很容易讓人勞心傷神,耗掉了輕鬆,耗掉了坦然,耗掉了工作效率和好人緣。
當然,如果提倡職場中人毫不設防地與人交往,這也是不現實的。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和周圍的形勢,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最好的結果。
陳明一和同事王初曉激烈地爭論了起來。
陳明一非常大聲地說:“這套方案你提出質疑的理由不充分,因為一套方案還沒有實行就否定,這才是冒險的行為。而且,在方案沒有實行以前,誰都不能保證成功或者失敗,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而且你能保證你的方案就一定能夠創造價值,那我聽你的!”
說完最後一句話的時候,陳明一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了,臉上的溫度也在升高。
可是,王初曉也有自己的堅持,他說:“根據公司以往的經驗包括客戶反饋,都說明了這套方案的問題。況且,現在隻是讓你改進一下,也不是完全徹底推翻舊方案,隻是作了調整和優化,你應該冷靜點。”
陳明一更加憤怒,他說:“改來改去,我沒法冷靜。”說完,他重重地將記錄本扔到桌子上,氣鼓鼓地坐在椅子上不再說話。最後,其他同事打了圓場,說考察一番再決定。
同事們三三兩兩離開了辦公室,陳明一卻依然坐在電腦前。坦白地講,方案存在的問題,陳明一更加了然於心,但是當王初曉真正提出來的時候,他還是非常激烈地維護自己的觀點,仿佛不想馬上被擊倒。
所以,他不由得較起了勁,別人越是反對,他就越是要沒有理由地堅持。陳明一能感覺到自己最近的職場人際糟糕透了,不但工作時和大家合不來,平時在一起也容易起分歧。無論是沒有理由地堅持舊方案,還是和同事們業餘時間的爭論,自己都表現得很固執。
谘詢了心理醫生之後,他懂得了造成這種固執的原因是由於自己內心的防衛過度。因為怕被別人當做職場“炮灰”,於是處處提防人,甚至先出手,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陳明一發現,問題不僅僅出在方案上,而是出在自己的心理上。而越反抗,也許越證明了自己的信心不足,擔心別人抓住自己的弱點進行攻擊;證明自己已經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弱者的地位,因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隻會過度武裝麵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