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求人之時:摸透心理好辦事(3)(1 / 3)

故事講的是一位國王在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去做生意,等國王回來時,再向國王彙報。後來,國王回來了,第一個仆人用國王交給自己的一錠銀子,賺了十錠銀子,國王聽到很高興,就獎勵了他十座城邑。第二個仆人用一錠銀子,賺了五錠,國王也獎勵了他五座城邑。第三個仆人領到一錠銀子後,就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第三個仆人把自己的那一錠銀子拿出來,又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1973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莫頓將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命名為“馬太效應”。即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麵,例如金錢、名譽、地位等方麵占有優勢,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從積極的角度來說,馬太效應對於領先者來說就是一種優勢的累積,當一個人已經取得一定成功後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強者總會更強,弱者反而更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強者隨著積累優勢,將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對於個人的職場生涯來說,馬太效應更加凸顯出它的強大作用。有時候人們會發現,一個在職場中力量薄弱的人,他處理一些簡單的事情的時候,也會缺少方法,漏洞百出,人際關係也存在漏洞;一個強勢的人,在職場中不但做事做得好,而且人緣也好得出奇,非但沒有人妒忌、陷害他,而且當他有困難的時候,大家更願意義無反顧、爭先恐後地幫助他。

餘明陽的工作一直開展得不順利。因為工作開展得不順利,所以就成了低收入群體,由於囊中羞澀,他就更加不願意約見大客戶。不知不覺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整天愁眉苦臉,悶悶不樂。

他在公司裏最羨慕的人就是羅瑞了,羅瑞顯得那麼有氣度、有能量。很多大客戶都是他談下來的,給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利潤,個人的提成本來就很多,因為利潤的增多,公司又給他提高了業務提成的百分比。公司的人經常對羅瑞開玩笑說:“羅瑞,我們發現所有的好事經常都讓你一個人給趕上了。”羅瑞總是謙虛地笑笑說:“運氣,運氣而已。”這真是讓餘明陽羨慕不已。

餘明陽雖然工作業績不高,但他是一個肯學習的人,他想羅瑞身上一定有著成功的秘密,隻是大家沒有發現。怎麼辦?成功的簡單方法應該從模仿開始。

於是,餘陽明就開始留心觀察羅瑞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細節,一個偶然的發現讓他感到非常吃驚,他發現羅瑞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的確不太一樣。羅瑞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努力,甚至從來沒有像餘陽明那樣一整天地鑽研推銷的書籍。相反,有的時候羅瑞還會在上班時間出去逛商場,回單位的時候手上就多了幾個高檔衣服的袋子。

餘陽明很好奇,商場裏有什麼神奇之處讓羅瑞這麼重視,於是,餘陽明在周末的時候也拿出時間逛逛大商場,一個月下來,果然受益匪淺。餘陽明了解了很多品牌,同時也發現羅瑞穿的衣服很前衛也很高檔,這是他以前沒有留意過的。而且,在大商場裏走一走,看一看高檔人士的消費和他們的關注點,聽一聽服務員對新推出的高科技產品的解說,這些都讓他大開眼界。

餘陽明找到了差距,原來他一直都是那麼灰頭土臉,他給顧客的形象是那麼消極,很難讓客戶對他的產品感興趣。想要客戶對自己投資,自己要先給自己投資,於是他決定改造自己。餘陽明狠狠心,買了幾套特別適合自己的有品位的衣服,給自己作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精品包裝。

第二天,大家都非常吃驚於他的變化,同事們對他的態度也明顯熱情多了。重要的是,餘陽明也非常有信心出去見客戶了。當一些客戶接觸餘陽明的時候,他得體的形象和開朗的性格給了客戶極大的心理上的信任,客戶談起一些高檔消費品的時候,餘陽明再也沒有完全聽不懂的感覺了。就這樣,這種積極的狀態讓他的事業有了突破,餘陽明的事業從第一次的漸入佳境開始,越來越有起色,有一次居然和羅瑞一起成為單位裏的“貢獻之星”。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專業的阿爾伯特·梅勒比教授,通過實驗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在決定人的第一印象的因素中,視覺因素、聽覺因素、語言因素各占55%、38%、7%。即相比對方的談話內容,更能影響第一印象的是對方的外貌和穿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