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訴你,某一個同事私下聊天的時候,說你具備了如何如何了不起的優點,你會不高興嗎?這種讚美,如果當著你的麵說給你聽,你會覺得高興,但是這種高興很容易比較短暫。但是間接聽來,你有沒有覺得更加悅耳動聽呢,那是因為你在一個放鬆的心態下,完全堅信對方是在真心地讚美你。
陳東青是公司裏的老員工,在公司裏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新來的一個員工不小心把陳東青的水杯打碎了,這個員工非常緊張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大氣都不敢喘,畢竟大家都知道陳東青的脾氣非常火爆。
就在這時,李冰晨看到了新來的員工這麼緊張,就對她說:“等到老陳來了,你就先去洗手間躲起來,我幫你和他說。”
果然,用了不長時間,陳東青便火冒三丈地來了。李冰晨趕緊迎了上去說:“來找誰呀?”
陳東青說:“新來的員工去哪裏啦?”
李冰晨說:“她剛剛出去了,你找她幹嗎?是不是她找你請教問題啦。前段時間,她有一些問題問我,業務上我也有一些不熟練的地方,掌握不好。她當時就說如果你在我們辦公室就好了,你經驗豐富,有問題一定能輕鬆幫助搞定的。”
陳東青聽完這句話,突然表情一愣,說:“她怎麼知道我經驗豐富?”
李冰晨說:“大家夥傳的唄,在咱們公司誰不知道你的業務最熟練呀!我們辦公室的這位小員工對你崇拜得簡直五體投地。”
陳東青這時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嗬嗬,新人嘛,總是需要向咱們老人學習才能成長得更快嘛,嗬嗬。”
就這樣,陳東青又和李冰晨聊了一會兒就走出了辦公室,打碎杯子的事情他隻字未提。
躲到洗手間的新員工聽到了這樣一番話,對李冰晨佩服得五體投地,趕緊說:“您可真有辦法。”
李冰晨平靜地說:“老陳這個人就是愛大呼小叫,不過,你打碎了杯子至少應該留一個便條表示歉意,這麼急匆匆地回來是非常不合適的處理方法。很多事情,先說了對不起比什麼都好解決。”
第二天,新來的小員工仿照陳東青的杯子又買了一個親自送過去,並且道了歉。沒想到的是,陳東青的臉色“萬裏無雲”,臉上還掛著親切的笑容。看到新杯子,他覺得新來的這個員工挺懂事的,不免給了她很多業務上的指導和工作上的關照。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案例中,新員工背著陳東青“說”他的好話,大大出乎陳東青的意料,給了陳東青足夠的麵子。陳東青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欣慰,自然對新員工心存好感,先前一肚子的怨氣也就煙消雲散了。
看到這裏,你是否找到了一個能讓同事對你更好的竅門,再想一想,自己身邊是不是已經有人掌握了這個竅門,還贏得了你的好感呢?刻板效應
——無定見,無成見
刻板效應其實是人們慣有的一種錯覺,由於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某個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交往,而隻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於是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對某一類人或者一類事情產生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比如說看到中年人,自然會覺得他們穩重,接觸青年人就會覺得他們畢竟還是不成熟。
刻板效應在工作的安排上其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市場調查公司在招聘入戶調查的訪員時,一般都會選擇一些溫柔嬌小的女性,而較少選擇男性,這就是一種刻板效應的反應。在人們的感覺中,女性力量單薄,很少能構成力量上的威脅,敲門的時候就不會引起人的警惕;男性就不同,當男性敲門的時候,人們會非常警覺,更不用說進屋去作調查訪問了。
但是同樣,在刻板印象形成的時候,有很多“例外”也容易在刻板效應中被人們忽視。人是有靈性的個體,刻板印象畢竟隻是一種概括而籠統的看法,並不能代替活生生的個體,因而“以偏概全”的錯誤總是在所難免。
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在與人交往時就會像買履的鄭人,寧可相信作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就會出現錯誤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