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深懂人性奧妙的劉偉強對經理說:“由於銀根緊縮,市場蕭條,我估計這個月頂多賣出五輛車。”經理歎了口氣,但是他也明白這種情況是難免的,於是他對劉偉強的看法表示讚成。
果然,一個月過後,汽車淡季來臨,銷售旺季那種不停地訂貨調貨、不停地賣貨的動人情景早就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代之而來的是門庭冷落,很多同事都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汽車銷售進入停滯不前、現金流減少的狀態,但是,劉偉強依然采取了最積極的態度來應對。
有一天,他還沒吃飯就接到電話,一個客戶說:“劉偉強先生,你中午不用來我公司簽約了,我一個朋友也介紹了一個汽車銷售員和我認識,我已經決定和他簽約了。”
聽到客戶的電話,劉偉強馬上飛車到客戶家。到了客戶家裏,他就一直坐在客廳裏狂談自己汽車的性價比。
劉偉強看到客戶接了一個電話,根據客戶的反應,他知道這肯定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打來的電話。於是,客戶暫時掛電話之後,他走近客戶的身邊毫不間斷地和客戶談汽車,後來電話一次次打來,但是客戶都沒有時間接。最後,在劉偉強不間斷的一番解說之後,一筆50萬元的汽車買賣成交了。
靠著這種執著的精神,在這個銷售淡季裏,劉偉強竟然賣了15輛汽車,公司經理對他大大誇獎了一番。
假若劉偉強說本月可以賣20輛,結果隻賣了15輛,公司經理會覺得劉偉強失敗了,不但不會誇獎,反而可能指責他。但是因為劉偉強把最糟糕的情況報告過了,因此當月績出來以後,對劉偉強的評價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身在職場就要遵守職場上的規則。把握好工作和性格之間的平衡尺度,把握好個人和集體間的平衡尺度,才能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職場不是獨角戲,個性與能力再強也不能超越規則的天花板。一旦給別人留下恃才傲物的印象,就肯定會給自己招來麻煩。
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注意到別人的心理,和“張揚”的人相比,職場“功夫熊貓”更容易給人驚喜。而且,那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不會因為過早卷入職場的權利戰爭而失敗,這才是最終的成功者。
在工作中怎樣適度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同時又能與職場的各方保持和諧並贏得讚賞,這個問題或多或少都在困擾著努力前行的職場中人。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辦呢?在職場中應該利用冷熱水效應,在想衝動的時候保持冷靜,不刻意張揚,就不會給人們形成起點高、能力強的心理定式,以後每有進步與發展都讓人看得清楚,覺得此人有發展潛力。人們也不會過早地把他作為升遷競爭的對手,即使他後來進入角逐,人們也會寬容地認為他是勤能補拙、厚積薄發,會對他更加看好!
這樣,那些懂得職場奧妙的人就能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積累資本,打牢根基。厚積之後,就一定能在職場上一鳴驚人,成就一番事業!
視網膜效應
——用腦去觀察你的領導
視網膜效應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心理現象,它指的是當人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種特征時,就會比平常人更去注意別人是否跟自己一樣具備這種特征。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當一個人感覺今天穿白色的衣服走在人群中會非常醒目。那麼,走在人群中他就會注意到,有的人選的和自己一樣,也是這種脫俗的白色衣服。
卡耐基先生在很久以前也提出這樣的一個論點,那就是每個人的特質中有80%是長處,而20%左右是人們的缺點。當一個人隻知道自己的缺點,而不去發覺優點時,“視網膜效應”就會促使這個人發現他身邊也有許多人擁有類似的缺點,進而使他的人際關係無法改善,生活也不會快樂。
當然,如果一個人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那就很可能也會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而能用積極的態度看待他人,往往是搞好人際關係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