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達效應——蛋糕做大了,再考慮怎麼分
留白效應——沒說完的話更有意味
塞裏格曼效應——長跑心態讓你遇貴人
不值得定律——天底下沒有圓滿的工作
情緒效應——請注意清洗“情緒汙染”
瓦倫達效應
——蛋糕做大了,再考慮怎麼分
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隻做好當前的事從不考慮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取得成功的現象,稱為“瓦倫達效應”。這個效應其實來自美國一位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瓦倫達的故事。想一想,一根鋼索懸在離地幾十米的高空,人走在上麵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護措施,這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還有自然風雨、太陽光等不利因素的幹擾,人在上麵行走就更加險象環生。
但是,瓦倫達的技術非常高超,每次走鋼索都不會被成功後的鮮花和掌聲所幹擾,而是排除一切與走鋼索無關的雜念,認真地走好每一步,最後的結果自然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令人羨慕的眼光。這種不為當前活動以外的雜念影響而使當前活動順利完成的現象就是典型的瓦倫達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瓦倫達效應是專心致誌的結果。專心致誌才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了這種專心致誌的能力,才能不被其他因素幹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有這樣的一種感受,那就是如果在從事某項活動時腦子裏一直想著成功的喜悅與表揚,或失敗後的痛苦與冷眼,那麼,這一活動就很難順利完成。
在這裏,我們要談的是瓦倫達效應對於合夥人做生意來說,存在的巨大價值。很多合夥人有很好的前景規劃,但是由於這些規劃不是建立在蛋糕原理的基礎上,每個人都隻想著讓自己不吃虧,因而難以激發所有人的積極性,最終難以實現目標。
“家外家”是某地最火的一家酒店,來這裏吃飯的人絡繹不絕。“家外家”的運營模式並不複雜,主打的菜品保持了恒久的品質。
當“家外家”的規模逐漸擴大的時候,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家外家”的兩個老板。兩個人從合夥之初就是好哥們兒,直到事業發展壯大了,“家外家”開了多家連鎖店之後,兩人依然沒有因為任何問題或者利益的關係而產生矛盾。
大家都知道,親兄弟合夥開飯館都有反目成仇的例子,況且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辛辛苦苦經營這麼多年,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具備了這麼大的能量。
有人吃飯的時候就問老板,正巧趕上一位老板興致很高,於是這位老板非常感慨地說:“我和我的搭檔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吵過,因為我們都把精力放到了怎麼把生意做大的重心上。這樣才能不分散注意力,您看看我每一家分店都掛的這幅畫就明白了。”
仔細觀察還真的發現,任何一家“家外家”都掛了這樣的一幅畫:畫上有一群人,他們使用的筷子非常長,按理說,這麼長的筷子是沒有辦法讓自己吃到東西的,但是這群人采用了這樣的一個方法,那就是使用長筷子給自己對麵的人夾菜吃,先給對方吃。就這樣,彼此考慮對方,所有人都能順順利利吃到食物。
是的,把合夥事業做大的秘訣就是把專注力放到值得專注的地方,多為對方著想。
世間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合夥人抽中華煙而自己抽前門就會不舒服,或者自己不抽煙看到合夥人報銷一盒煙也會心裏有波動,那合作就不會長久。雙方都讓一些利益給對方,最終大家都吃不了多少虧。不要任何事情都去計較,提高專注力才是長遠大計。
怎麼讓合夥的每個人拿到更多的利益?客觀的方法是把蛋糕做大,每個人得到的就會更多。但是很多人因為把注意力放在了虛擬的利益中,總覺得自己吃虧,最終導致合作失敗。
兩個人或更多人、更多公司在一起合作,不斷出現新問題和新矛盾是正常的事。最該做的就是放下矛盾,集中注意力先把大利益創造出來,再考慮分配。采取什麼樣的方法呢,除了放下矛盾,那就是采取正確的方法及時解決矛盾。
及時處理就是不要積累矛盾,積累必成大患,到問題多時就不好理出頭緒來了。事不過夜,哪怕隻需要用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要把它用白紙黑字寫出來,大家達成共識,明天以後就照此辦理。這樣既解決了事情,也有利於專注力的提高。所以,建立合作事業不怕規矩多,也不怕瑣碎,規矩就是限製,不但對別人,對自己也是一種限製。
還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許多老板,特別是私人企業的所有者,總習慣把企業當作自己可以隨意處置的一個組織來對待。其實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因為在競爭中,即使是私人企業也是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利益共同體,而不是個人的私有物。甚至還有些私人企業的老板隻是把注意力放在分蛋糕的比例上,他們害怕職工的收入增長太高或增加太快,因而,常常想方設法去減少職工的收入。結果蛋糕不但沒有做大,反而會越做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