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待人之道:迎來送往有規律(1)(3 / 3)

職場留白是一種藝術,一個人要注意給別人留有轉身的餘地,自己才有大道可行。現在的人們考慮問題都喜歡來個相對思考,對於絕對的東西在心理上有一種排斥感。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個人斬釘截鐵地說:“事情必須這樣做!”別人在心理上就會有另外的一種想法,那就是:“我難道必須執行你的想法嗎?”

所以,不能說太絕對的話和一切直接接觸或傷害別人情感的話。更嚴格地說,在和別人接觸的過程中最好少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如“一定”、“必須”怎樣,談個人意見的時候,可以用“我想”等詞語來代替。與他人相處的奧妙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個人總是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麼,他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真誠與合作。

塞裏格曼效應

——長跑心態讓你遇貴人

塞裏格曼效應來源於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塞裏格曼以狗為對象的一組實驗。他把一條狗放進一個籠子裏,然後鎖住籠門,使狗無法輕易從籠子裏逃出來。籠子裏裝有電擊裝置,通過這一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剛好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使狗斃命或受傷。

塞裏格曼發現,這隻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拚命地掙紮想逃出這個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它發現無法逃脫後,掙紮的強度就逐漸降低了。

後來,塞裏格曼又把這隻受過電擊的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由兩部分構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實驗者發現,這隻曾受過電擊的狗除了在頭半分鍾驚恐一陣子之外,此後一直臥倒在地,絕望地忍受著電擊的痛苦,根本不去嚐試有無逃脫的可能。

最後一個實驗塞裏格曼把沒有經受過電擊實驗的狗直接放進有隔板的籠子裏,發現這些狗全部都能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邊跳到安全的另一邊。

塞裏格曼把上述實驗中,狗的這種絕望心理稱為“習得性無助”。

不含任何貶低意思地看現實生活,這種情況很常見,一個失敗了太久的人不太容易相信自己會成功。例如,當一個人在職場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就會覺得自己控製不了整個局麵。於是,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鬥誌也隨之喪失,最終就會放棄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絕望。

漫漫職場,隨著行業和具體情況的不同,對於有的人來說,成功可能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重要的是要懂得這樣的道理,心累了就歇會兒,但是不要放棄!

對於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公平的。你咒罵,你絕望,日子會一天天過去;你努力,你快樂,日子也會一天天過去,應該怎樣準備自己的職業狀態呢?

顧非凡是研究生學曆,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具備這樣的高學曆,可能都會選擇從事對文化水平要求較高的工作。

可是,顧非凡沒有這樣,他當年考研究生也是為了挑戰自己,現在選擇銷售同樣是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他不像別人,認為自己學曆高就可以一天到晚坐在辦公室、打打文件、上上網,也不像很多看不起做銷售的人,總認為銷售員是沒有能力的人做的事。

顧非凡帶著豪情壯誌投入到銷售行業,他願意挑戰高薪。因為他不怕吃苦、不怕拒絕,他看到那些在大城市買車、買房、辦公司的人,很多都是從銷售做起的。

同樣,顧非凡也不怕努力得不到回報,他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工作一直沒有進展。當大家都對他失望的時候,顧非凡自己沒有放棄,他還是積極地應對客戶。雖然大部分客戶問得都非常詳細,有的客戶問的問題還非常古怪,但是,顧非凡都非常用心和耐心地找到最好的答案和顧客溝通。

終於有一天,他看到領導的秘書有一項工作就是替領導給客戶送東西。顧非凡仔細思考了一下其中的奧妙,認為和客戶近距離的接觸有助於和客戶建立很直接的關係。他想這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雖然累一些,但是他決定要試一試。

於是,顧非凡主動找到領導的秘書要幫忙送東西,秘書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在他和秘書溝通的時候,很多同事也在場,大部分人看到這一幕都覺得顧非凡是“病急亂投醫”,認為即使他再努力也折騰不出什麼花樣。可是因為對這千分之一的機會不放棄,對自己的努力不絕望,終於讓顧非凡的事業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