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待人之道:迎來送往有規律(2)(3 / 3)

可是不多久,大家都忍受不了李阿姨了。照理說,辦公室的白領一族怎麼能和一位辛辛苦苦為自己打掃衛生的阿姨過不去呢。可事實就是如此,辦公室所有的人聯名寫信換掉李阿姨,強烈要求換王阿姨來打掃衛生。

原來,唯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李阿姨酷愛打電話。每天,她都會在不固定的時間段內煲電話粥。最近可能是她的某個親戚家裏出了問題,打電話的時間更長,頻率也更高。有時候一聊就聊上幾個小時,聊到讓她覺得氣憤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把音調調高八度。

辦公室的人素質都很高,沒有人刻意去關注她講的什麼,但是在一個不封閉的環境裏,人很難做到不受外界的幹擾。有時候會不自覺地就被李阿姨的談話內容吸引,被迫停下手上的工作,聽李阿姨講瑣碎的家務事。

更有的時候,大家不自覺地也感染上李阿姨的怒氣,自己也開始心浮氣躁,說話就感覺和誰憋著氣一樣,大家越來越感覺到情緒不高。而且,有時候聽李阿姨講了一下午的話,大家下班回家的時候就像幹了一天的體力活似的,整個人都渾身乏力。原來,在李阿姨高分貝的傾訴中,大家下意識地把自己的神經像上足了發條似的,繃得緊緊的,非常壓抑。等下班後,人才恢複到放鬆狀態。

終於,大家寧願讓王阿姨象征性地做一下衛生,也不想讓自己的精神天天處於疲憊的、接收壞情緒的狀態。於是,過了幾天,勤勞的李阿姨就帶著疑惑的心情“下崗”了。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待情緒效應,要強調的一點是,注意不讓自己的壞情緒汙染別人,也不是勉強個體一定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工作中難免有鬱悶的事情。比如早上擠不上地鐵,錯過了最佳路線的公交車,上班遲到;或是麵對了一個不可理喻的客戶;超負荷的工作,經常加班加點,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每個人都會麵對不同的導致鬱悶的工作情況,但是不要因為擔心就害怕工作或拒絕工作。

同樣,在職場中也不要擔心鬱悶。回想上次,你鬱悶得“抓狂”的時候,世界毀滅了嗎?

鬱悶本身並不是有害的,你的鬱悶不會殺人,他人的鬱悶也殺不了你。隻是在人們固執地堅持用那些有害的方式表達鬱悶時,鬱悶才能造成悲劇。

正確的方法是:不要讓不愉快的情緒在心頭存儲,可以試著深呼吸,讓頭腦瞬間冷靜,不讓壞情緒肆意侵襲你的大腦。還可以打個電話給自己生活中的朋友,和他談談你的遭遇,無論他能否給你實質性的幫助。不知不覺間,在傾吐的過程中,壞情緒就會被疏導和排泄出來。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提到情緒,都常常會說這樣的一句話:“我這個人急脾氣,脾氣一上來就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控製情緒實在是太難了”。當一個人開始這樣去解釋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他就給自己控製不了情緒的這件事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這樣的解釋隻會讓他在以後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更加不控製情緒。

實際上,如果我們這麼想,如果你麵對的是一個位置比你高很多的領導,而不是麵對你的普通同事,你也會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嗎?你敢不控製自己的情緒嗎?

估計再著急,再上火,你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來心平氣和地跟領導說話。

所以,控製情緒並不是一件難事,隻要你尊重你的同事,尊重你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你就會進入一個很好的狀態裏麵去。

蘑菇效應

——想哭,成功了再哭

蘑菇效應是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隻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是,到那個時候,它自己已經能夠照到陽光了。這種現象就被人們稱為蘑菇效應。

對於這種現象,進入職場的人更是“於我心有戚戚焉”。每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幾乎都經曆著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就是總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視。當默默無聞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漸被人關注並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漸被邊緣化,不得不結束這段職業生涯。

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蘑菇效應有著自身的弊端。例如,磨煉對於一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人,可能耗費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甚至有可能因不受重視,而得不到合理的重用與必要的指導和提攜,最終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