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的就業機會很多,但競爭更是激烈。要想在這千萬人同擠獨木橋的路途中把握住機遇,你就得時刻有所準備,不要放棄任何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轟動效應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它直接避免了這樣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在單位中屬於弱勢職員,業務能力不是很強,人緣也不是很好,在老板的眼睛裏似乎就看不到你這個人。自己還在堅持做著,在別人的忽視中默默地在職場中求得自己的空間。
如果此刻能夠製造出效果良好的轟動效應,說不定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轟動效應的製造並不困難,隻是缺少有心人,一旦抓住一個機遇,如在重要場合語出驚人,或者在關鍵事件中作出成績。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就立刻被刮目相看,成為職場明星,獲得超值回報!
因為,當一個人超出預期地為企業組織帶來績效、人才的雙重驚喜,就具有轟動效應。而且,這樣的轟動並不突兀,是用一個人深厚紮實、沒有嬌氣、勤懇耐勞的品質贏得的。
舉個例子來說:公司組織爬山,誰最後一名就要表演節目。這時候,作為一名員工,是否有這樣的意識故意放慢速度,等到表演節目的時候讓大家眼前一亮,引起公司其他人的關注,再求大家夥辦事情的時候至少他們能記得自己。這就如同在年會上大家積極表現,無非是向領導和同事展示自己另一方麵的才華。
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產生轟動效應的結果不是給自己帶來轟動效益,那麼在職場就不要輕舉妄動。
超限效應
——你是“辦公室唐僧”嗎?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當一個正常人接受某種刺激過多或者時間過長的時候,會很自然地產生逃避的傾向,這是人類出於本能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心理,這種心理反應就叫作超限效應。
《大話西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這種心理的理解,還記得這段台詞嗎——
“喂喂喂!
“大家不要生氣,生氣會犯了嗔戒的!
“悟空你也太調皮了,我跟你說過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你怎麼又……你看我還沒說完你又把棍子給扔掉了!月光寶盒是寶物,你把它扔掉會汙染花草也是不對的!”
這就是慈悲的唐僧,他的絮絮叨叨真讓人想用板磚拍死他!事實上,“辦公室唐僧”還是存在的,你有沒有感覺在你的生活中,有的人總為一點小事和你糾結,嘮嘮叨叨,告訴你上班的時候不要上QQ,寫完文件要及時保存,平時和同事說話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
這時,你的心裏就會有小火苗開始燃燒。他說得再對,你也因為他翻來覆去總說這幾句話,而最終對這個心懷好意的人產生反感。
還有個關於馬克·吐溫的故事,講的也是這樣的一種反應。那是馬克·吐溫去聽牧師演講時,開始聽講的10分鍾,他被牧師精彩的演講打動了,打算捐款。可是10分鍾過去了,牧師還沒講完,馬克·吐溫感覺有點不耐煩了,決定隻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後來,在牧師終於結束漫長的演講,開始募捐的時候,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裏偷了2元錢。
這也是一個很典型的超限效應,牧師的絮叨甚至有能力把一個好人的善意變成仇恨。由此可見,這個心理學反應對於人們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的溝通都是非常有啟發的。重複、冗長地講解一件事情會使人從最初的接受到不耐煩,最後產生反感、討厭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如果不了解這一點,那麼就很容易“好心辦壞事”,甚至引發“無明火”。
王曉露在一家大型的企業裏做前台,千萬不要小看這樣的一個角色,前台能接觸整個公司裏所有部門的人,也能觀察到很多問題。
拿A部門和B部門來說,王曉露就能感覺到氣氛截然不同。A部門整天熱熱鬧鬧,大家一起交流工作中的問題,氣氛非常和諧;B部門正好相反,辦公室裏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沉悶,大家也不愛交流。
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兩個部門的領導和各位讀者的想象是非常不一樣的,通常大家都會認為氣氛活躍的部門,領導也非常活躍。但是事實恰恰相反,A部門的領導簡直可以用沉默寡言來形容,B部門的領導性格就非常活躍,他愛說愛笑,可是為什麼員工會如此刻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