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對宦海沉浮洞若觀火,他一語雙關地說:“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他不辭而別,駕一葉扁舟,入三江,泛五湖,跳出是非之地,秘密來到齊國。此時,他想到了有知遇之恩,且風雨同舟20餘年的文種。他給文種修書一封,寫道:“凡物盛極而衰,隻有明智者了解進退存亡之道,而不超過應有的限度。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眼狼步,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先生何不速速出走?”文種接到範蠡的信,恍然大悟,便自稱有病不再上朝理政,但為時已晚。不久,勾踐借口文種企圖謀反,賜其自裁,一代謀臣含冤而死。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人都向往著高官厚祿,幸福榮華,又有幾人能像張良、範蠡那樣不戀紅塵,見好就收。“功成身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商鞅就是因為在緊要關頭不能做到急流勇退,觸犯了原來是他強有力的靠山的秦孝公,晚年遭到五馬分屍的極刑,使一世榮華,頓時化為烏有,死後仍罵聲不絕。據《戰國策》記載:商鞅變法取得成功之後,“孝公疾起,傳位商君,商辭而不受。”這是孝公生前假意傳位,以試他忠心,可見商鞅在誌得意滿時即見疑於主子,這時他本應主動“功成身退”隱遁避險。後有趙良引用“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典故力勸商鞅隱退,可商鞅在“退”字上欠火候,不以為然固執己見。最終,孝公將他駕空,政敵也伺機報複,當孝公一去世,曾經反對他變法的頑固派們在新王即位後,紛紛用計陷害他,新王終以謀反罪對他處以極刑。商鞅之所以慘遭毒手,是他太不識時務,隻知進,而不識廉知恥,故而引起眾怒,不死將何?
至於隱退與否,因人而異,最後理想的結局,當屬“功成身退”、“告老還鄉”能保平安,此乃“天之道”也。曆代用人者也都傾向於錄用“知退者”,因喜知退者識廉知恥,忠心彌堅,極少生事。
自古以來,凡在進退上處理不當者,都會使一生功績毀於一旦,身敗名裂,遺恨萬年。
財多累身——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原文]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老子·第9章》)
[今譯]
金銀珠寶堆滿屋子,卻沒有一個人能把它們看守住。
[按語]
河上公:嗜欲傷神,財多累身。
王弼;不若其已。
魏源:室,河上及諸本作“堂”。此從五弼、傅奕本。(按:王、傅本作“金玉滿室”。)
朱謙之:“堂”,《釋文》:“本或作室。”範應元曰:“‘室’字,嚴遵、楊孚、王弼同古本。”今按傅本亦作“室”,作“室”義優。《說文》:“室,實也。”《釋名》:“人物實滿其中也。”陳碧虛所見嚴君平、王弼本亦作“室”。
一個百萬富翁在臨終時,假使有人向他提議:“你若捐出所有財產,就可以多活三天。”相信他會心甘情願接受這個提議的。可惜的是,全世界的財產也無法為一個人換來片刻的超額時間。更可惜的是,人死之後必須讓世界的歸於世界。人生如過客,他的財富隻是暫時借用的資具而已。問題是:他能否運用財富以求得幸福?
有些人認為這個問題並不存在,因為財富即是幸福。財富的確非常誘人;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財富可以讓一個人隨心所欲。”英國文人蕭伯納更明確地說:“錢給人權勢,錢說話;錢印刷;錢宣傳;錢統治。”但是,錢財卻是不一定帶來快樂。富人的離婚率高於窮人;富人的挫折感也深於窮人。在今日工商社會,缺一點錢用,尚不致造成“窮斯濫矣”;但是錢太多了,卻容易淪為“富斯濫矣”!西諺有雲:“金製的馬銜,並不能使馬更優秀。”光靠錢財,也絕不能使一個人更幸福。
假使為了贏取財富而汩沒真實人性,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一枚硬幣,如果放在眼睛前麵太近的話,也會遮住所有的陽光。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說:“我不曾見過一個的真誠隨著他的財富而增加。”何止真誠如此;財富可以裝扮一個人的外在美,卻絲毫無法增益他的內在美。更麻煩的是,人對於錢財往往是貪得無厭的;由貪婪而生的惡行恐怕就難以計數了。
財富會使人更自由嗎?不一定。一個以為自己“擁有”財富,而事實上他是被財富所“擁有”——他的心無法舒暢自得,甚至要憂慮安全問題,這真是一種負擔!莎士比亞說:“富人即是窮人;他們就像馱著滿袋金幣的驢子,背著沉重的財富走完旅程,至死方休。”這些話或許過於酸腐,但是至少肯定了人應該自為主宰,不要受役於物。
有這們一則新聞:有一個居住在髒亂不堪的房子、膝下無子女的老人去世了,鄰居在他的床底下翻出好幾元。如果你看到這位老人家的生活狀況,會疑惑:“這筆錢凶究竟想幹什麼用呢?”
再如一個晚年喪偶、快80歲、住在破房子裏的老婦人的故事。這個老婦人十分富有。僅僅房子就有好幾棟,可是她卻完全與世隔絕,僅僅和小狗一起守著破房子生活。就算她的錢再多,也沒有人會說她的命好!
蘇格拉底說:“假使一個人以其財富自豪的話,我們應該先弄清楚他如何運用財富,然後才決定是否讚美他!”假使富人知道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並且熱心公益、行善助人的話,當然值得讚美;假使富人知道“富潤屋,德潤身”,進而自我斯許、砥礪品德的話,當然值得讚美;假使富人知道愛國愛鄉、集資興學、獎掖後進、為國舉才……這時富人就是真正的富人,成為金錢的主人,社會的棟梁。這就是運用財富以求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