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自然應該承擔,而且應該勝任自己必須承擔的角色。要承擔各種角色,就需要自己變換自己的角色,或者說,要以不同的角色、意識來做人。人生的許多煩惱,常常也就在這不斷的角色變換中生出。
雖然,人的社會角色可以不斷變換,但是,人就是人,作為人這個個體總不會變,或者說不能變。我們承擔的各種角色,其實也就是我們作為人的一部分,是我們獨特的個性和獨立人格的一種構成。
有個人養了一頭驢子和一隻哈巴狗。驢子關在欄裏,雖然不愁溫飽,卻每天都要到磨坊裏拉磨,到樹林裏去馱木材,工作挺繁重,而哈巴狗會演許多小把戲,很得主人歡心,每次都能得到好吃的獎勵。驢子在工作之餘,難免有怨言,總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這一天機會終於來了,驢子扭斷韁繩,跑進主人的房間,學哈巴狗那樣圍著主人跳舞,又蹬又踢,撞翻了桌子,碗碟摔得粉碎。
驢子還覺得不夠,它居然趴到主人身上去舔他的臉,把主人嚇壞了,直喊救命。大家聽到喊叫急忙趕到,驢子正等著獎賞,沒想到反挨了一頓痛打,被重新關進欄裏。
無論驢子多麼扭捏作態,都不及小狗可愛,甚至不如從前的自己,畢竟這不是它所能幹的行當。正如你喜歡看電影,但卻未必能當上演員,你愛踢足球,可是聯賽你卻上不了場。這倒不是讓你認命,而是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有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看人家做得好,但自己未必能行,還不如專心致誌幹好自己的本行,讓別人來羨慕你呢!
查理·卓別林剛剛參加拍電影的時候,導演讓他模仿德國當時一位著名的喜劇演員,可他表演的一直都不出色,直到找出了屬於他自己的戲路,才成為舉世聞名的喜劇大師。
在歐文·柏林與喬治·葛希文兩人相識的時候,柏林已是有名望的作曲家,而葛希文還僅是個每星期隻能賺35塊錢的無名小卒。柏林非常欣賞葛希文的才華,願付3倍的價錢聘請他為音樂助理。但柏林卻說:“你最好別接受這份工作,否則你可能會變成一個二流的柏林;假如你秉持本色努力奮鬥下去,你會成為一個一流的葛希文。”葛希文牢記柏林的忠告,努力奮鬥,最終成為了美國當代著名的音樂家。
我們應慶幸自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應該把自己的稟賦發揮出來。經驗、環境和遺傳造就了你的麵目,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園地;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彈起生命中的琴弦。就像道格拉斯·瑪拉赫寫的那樣: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高鬆,那就當棵山穀裏的小樹吧——但要當棵溪邊最好的小樹。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叢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裏活潑的小鱸魚。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也當水手。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
培養健全的心態將帶給你平安、自由。切記:不要模仿別人,要發現自我,秉持本色,回歸本性,做你自己。
不要急躁——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車輜重。(《老子·第26章》)
[今譯]
穩重是輕率的根基,安靜是躁動的主宰。因此,君子終日行走,不離他披掛圍衣的輜車。
[按語]
河上公: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失神。草木之華輕,故零落;根重,故長有也。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龍靜,故能變化;虎躁,故夭虧也。
王弼: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製動。是以重必為根,靜必為躁君也。
生活中常常發生這樣可笑的事情:出門時,手中拿著鑰匙,卻著急地到處找鑰匙;急著給人寫紙條時,筆就拿在手上,卻睜大眼睛到處找筆;有時要急著去赴約,卻到處找不到心愛的領帶。也有的時候,要找的東西翻箱倒櫃打遍了都沒找到,過了幾天卻以最顯現的地方發現了。這都是由急切慌知而造成的。人如果一著急,就會手忙腳亂,眼花繚亂,明明在眼皮底下的東西都會看不見。由此可以看出:無論幹什麼事,要保持冷靜,從容鎮定,不要急急忙忙、心慌意亂。要知道“性急吃不了熱豆腐”,急切慌亂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更加拖延時間,於事無補。
《曾國藩》一書中有段話,很耐人尋味:道人磨墨運筆,很快寫出一張處方來,交與曾國藩。曾國藩接過處方,問:“弟子還想冒昧請教仙師,眼下天氣炎熱,萬物焦燥,弟子更是五內沸騰,如坐蒸籠,為何今日在仙師處,總覺得有涼風吹拂而不熱呢?”“大爺年問,一字可回答。”道人套上筆筒,說:“乃靜耳。老子說:‘清靜物之正。’南華真人發揮得更詳盡:‘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世間凡夫俗子,為名,為利,為妻室,為子孫,心如何靜得下來?外感熱浪,內遭心煩,故燥熱難耐。大爺或許憂國憂民,畏讒懼譏,或許心有不解之結,肩有未卸之任,也不能靜下來,故有如坐蒸籠之感。切脈時,貧道以己心之靜感染了大爺,故大爺覺得有涼風吹拂而不熱。“多謝仙師指點,弟子受益匪淺。”曾國藩說。心裏歎道:真是慚愧!過去跟鏡海師研習靜字之妙,自認已得其奧,其實連門檻都沒入。到底方外人,排除了俗念,功夫才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