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都曾以天真誠摯的心情創作過為孩子們所喜歡的作品。大音樂家海頓的《玩具交響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睡美人》《天鵝湖》,德彪西的《兒童天地》,以及大製片家沃爾特·迪斯尼的卡通影片中的音樂,都流露著非常美麗多彩的、屬於孩子們的幻想。我們可以想像;這些大師的心靈是何等的純淨與天然!唯大藝術家能始終保持一片天真的童心,事實上保持童心也就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赤子之心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單純。“單純”不加一點修飾,不加一點造作,小孩子、小動物、小野花、小野草們徘徊流連,一看再看,就是因為他們的單純所產生的一種美和吸引力。使人看了,能從種種世俗的約束、造作、虛偽之中解脫,回到平易、天然和純真。也是人人所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活有一部分是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另外也應該有一部分是輕鬆的、灑脫的。有痛苦也可以一笑放開,有失望也可以隨它去,窮困也不抱怨,受了委屈也不記恨。保留孩子時期的天真無邪的心情,即可了悟,人生原是很簡單的事。快樂也並不難求得。一切都隻因我們平時太苛刻,太小量了,才會有很多痛苦。多讓自己保存幾分單純、天真、如同孩子般的心情,自可多享有一些人生樂趣。
不生氣——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老子·第68章》)
[今譯]
善於帶兵的人不尚勇武,善於打仗的人不逞憤怒。
[按語]
河上公:善為士者不武,言貴道德,不好武力。善戰者不怒,善以道戰貴,禁邪於胸心,絕不禍於未萌,無所誅怒也。
王弼: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後而不先,應而不喝,故不在怒。
常言道,“急則有失,怒則無智”。發怒時人常常失去理智,因此古人雲:怒不可以興師。《孫子兵法·火攻》中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複喜,慍可以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意思是說,一國之主,不能憑一時之憤怒決定興師,一軍之將不可以憑一時之憤怒率眾出戰。因為怒崦興師出戰,很可能決策失誤,損失折將,導致被動。憤怒可以重新歡樂,怨恨可以重新喜悅,但國記錄在案可複存,人死不會複活。所以,興師動眾,一定要有利則動,無利則止,慎之再慎。
曆史上有許多因“怒而興師”導致的悲劇。楚漢相爭時,項羽吩咐大將曹咎堅守城皋,切勿出戰,隻要能阻止住劉幫15日,便是有功。項羽走後,劉幫、張良使了個罵城計,派兵城下,指名辱罵,畫著漫畫,汙辱曹咎。曹咎怒從心起,立即帶領人馬,殺出城門。漢軍早已埋伏停當,隻等項軍出城入甕,霎時山搖地動,殺得曹咎全軍覆沒。
三國時,關羽因錯走麥城被殺。消息傳到蜀國後,劉備捶胸頓足,發誓要為關羽報仇,出兵攻打東吳。蜀中群臣大都加以勸阻,劉備不聽。諸葛亮見劉備決心已定,知道勸也無用,便不再說什麼了。
一年多以後,也就是221年春夏之交,劉備親自率領大軍,出巫峽,沿長江水陸並進,直撲東吳。孫權見劉備來勢凶猛,派人向劉備求和。劉備不許。孫權見求和已無希望,就任命陸遜為都督,率領將軍朱然、潘璋等共5萬人馬,抵禦蜀軍。
雙方相持了六七個月,蜀軍始終找不到機會跟吳軍交戰。時間一久,蜀軍鬥誌逐漸渙散,劉備本人也放鬆了警惕。222年閏6月,陸遜見蜀軍懈怠,便命令吳軍火燒蜀營,發動猛攻,連破蜀軍40餘營,殺得蜀軍大敗而逃。劉備最後一病不起,白帝城托孤。
劉備作為三國中的主角之一,曾被評為“喜怒無形於色”,足見其克製情緒的能力。曹操與他共論天下英雄時,他以驚雷掩飾自己的心誌,說明他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但是,這樣一個聰明的人,卻在晚年犯了這樣致命的錯誤。由此看來,聰明人發怒的後果,比普通人更危險一些。
潔身自好——聖人被褐懷玉
[原文]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老子·第70章》)
[今譯]
理解我的人很少,能取法我的人就更難能可貴了。因而,聖人總是穿著粗布衣而懷裏揣著美玉。
[按語]
高亨:則讀為賊,賊我者貴,謂害我者皆居上位。知我者既少,害我者又貴,故聖人被褐懷玉,求無人知,且以免禍。老子去周入秦,殆由斯歟!
範應元:對人內有真貴,外不華飾,不求人知,與道同也。
奚侗:世之知我者少,是我獨異於人,而為天下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