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成功之道(2)(2 / 3)

又過了很多年,師傅生命垂危。大徒弟對師傅說要派人去尋找師弟。師傅說,不要去找,如果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和這麼多的失敗都不能醒悟,這樣執迷不悟的人即使回來又能做成什麼事呢?世界上沒有純美的玉,沒有完善的人,沒有絕對的事物,好高騖遠,為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而耗費生命的人,何其愚蠢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不經千錘百煉,怎麼可能銳不可當;梅花“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撲鼻香”。“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馬遷受宮刑而忍辱負重,終於窮20年之功,寫成了“史家之絕唱”——《史記》;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但始終以悲憫的心情關注社會,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兩字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才有“詩史”、“詩聖”的美譽。要想成就偉大的事業,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魯迅先生就曾說過:“世上哪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別人喝牛奶的時間擠出來工作的。”隻懷抱空想、不付諸行動的人,一輩子也不可能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好高騖遠,脫離實際的人,注定隻能生活在虛幻之中,這種人沒有堅實的基礎,獲得的隻有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這是人生的悲劇,也是成功的陷阱。

注重積累——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原文]

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第64章》)

[今譯]

合抱的大樹生於微小的根芽;九層的高台從一筐筐的泥土壘起;千裏的遠行開始於腳下舉步。

[按語]

高亨:累當讀為(),土籠也。起於累土,猶言起於簣土地。

河上公: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從小成大故。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從卑至高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從近至遠也。

荀子《勸學篇》中有這幾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見,荀子和老子在思想觀點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繼關係,或者說,荀子吸取了老子的這一觀點。接下來。荀子又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人要像蚯蚓那樣“用心一也”,雖然“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也要“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提出積極進取的主張;而老子則主張無為、無執,實際上是讓人們依照自然規律辦事,樹立必勝的信心和憑借堅強的毅力,耐心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人的一生由許許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組合而成,有時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某個人變成了大人物,有時一次偶然的事情使某個人變成了小人物。在常人看來,大人物總是和大事件聯係在一起,小人物總是和小事件聯係在一起。有的人一輩子也不會做成一件大事。但是,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會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發生關係。因此說,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內容。

大事能檢驗一個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極大的快樂和對自我的肯定。小事雖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遊手好閑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會超過常人多遠。忽視小事,專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小事來得頻繁,辦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積累起來數量也就大;而大事來得稀少,積累起來數量也就小。

積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積累,直到有一天,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鋒,他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當作一個新的出發點,當做一件大事來看待,傾注全部的生命和熱情,誰又能懷疑他的偉大呢——偉大的,其實也是平凡的。

每一年積累,不如每季度積累;每季度積累,不如每個月積累;每個月積累,不如每一天積累。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構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構成,一年需要十二個月才能構成。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人的聲譽,幾件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無數事情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從搬運工到哲學家,從奴隸到將軍,從凡人到偉人,這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長期的追求,長期的積累,長期的磨練才能達到。

也許一個窮人,會因為某種機遇而一夜之間成為富翁,腰纏萬貫,但一個搬運工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凡人成為一個偉人,絕不是某個機遇的緣故。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的進步;不斷地實行,才有不斷的成就;不斷地積累,才有不斷的提高。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兒;播什麼種子,開什麼花兒。積累耕耘的經驗就成為農夫,積累砍削的經驗就成為工匠,積累販賣貨物的本領就成為商人。這種積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樂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