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附錄(7)(1 / 3)

我們的初翻譯稿隻能算是一個相當粗糙的坯胎,這個粗坯要送到我們的主編高先生那裏,仔細加工,上釉打彩,才能由達入雅。就在高先生修改潤飾我們初稿的過程當中,我才深深體認到高先生英文的真功夫。他增刪一字一句,往往點石成金,英文字在他手中,好像玩魔術,撒豆成兵,全變得活生生起來。改別人的譯稿,最費工夫,改得太多,麵目全非,失去改稿的初衷。高先生不僅是一位經驗豐富而且也是最能體貼人心的編輯,他修改我們的稿子,雖然很細很嚴,但他總設法盡量保持原有架構,不使其失卻原貌。我與佩霞每次接到高先生的修訂稿,一麵讀一麵讚歎,佩服得五體投地。佩霞多才多藝,對自己的文字功夫頗自負,要她服帖,並不容易,有時我們認為譯得得意的地方,被高先生一筆勾銷,不免心疼,再上訴一次,如果高先生覺得無傷大雅,也會讓我們過關。宋淇先生在《鼠咀集》(喬誌高著)的序文中對高先生有這樣一段評語:

說起來奇怪,喬誌高自己也許不知道,他本人就集中國人的德性於一身。同他接近的人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來自他的和藹性格,令人想起《論語》第一章的:“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這是知言,以高先生在翻譯界名望之重,我們跟他一起工作,一點也不感到壓力,真是如沐春風。他讓我們任意馳騁,過了頭的地方,自然會把我們兜轉過來,但我們有一二創見,他也會替我們撐腰。例如《思舊賦》這篇小說,是以兩個舊日官家老女傭的對話為主,我們最初是用普通英文,譯出來調子完全不對。我對佩霞說,《思舊賦》裏的羅伯娘,跟《飄》裏的Mammy、福克納《聲音與憤怒》中的Dilsey這些美國南方黑人嬤嬤有幾分類似,佩霞提議那何不用美國南方方言試試?果然,譯出來生動得多,比較接近原文中對話的語氣。從前美國南方一些世家的主仆關係,跟中國舊社會裏大家庭的組織有相似之處,重人情講義氣,這兩種文化有些地方是可以相通的。我們開始還有些擔心高先生的想法,未料到高先生卻認為可行,隻刪掉一些鄉土氣太重的詞句。《台北人》十四篇譯稿就這樣一來一往,五年間,高先生為審訂工作付出了驚人的心血與時間。他那些修正稿我都保存下來,捐給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日後如果有人對《台北人》的英譯有興趣研究,高先生的修正稿是重要參考。葉佩霞的執著精神也令人佩服,她後來不在我們學校教書了,卻在聖芭芭拉多住下一年,就是為了要翻譯這本書。那幾年我自己正在寫《孽子》,一邊譯《台北人》,創作、翻譯同時進行,也不知道怎麼磨蹭過來的。那時高先生住在華盛頓附近,我們各在美國東西兩岸,隻靠書信電話聯絡,可是我們三人小組卻有一種團隊的默契,我想那是由於高先生領導有方,他做事一絲不苟高效率的敬業態度,又是美國式的了。我們在翻譯過程中,有摸索的艱苦,可是精神上卻是其樂融融的,那是一次最愉快的合作。

我在這裏隨便舉一兩個例子,看看高先生的神來之筆。中文小說英譯第一件令人頭痛的事就是中文人名,作者替他小說中人物命名,總希望能對人物的個性、背景、命運等等有所提示,啟發聯想。張飛、諸葛亮、潘金蓮、李瓶兒、賈寶玉、薛寶釵,這些人名取得好,涵意豐富,但譯成英文用羅馬拚音,那隻剩下了音,失去了意,而且拚音不加四聲連音也念不準。有些譯者也把中文名字意譯,那也不是每個中文名字都適合這樣做的。王際真(C.C.Wang)的節譯本《紅樓夢》,王熙鳳就直譯為“Phoenix”,西方文化中的鳳凰雖然有很不同的象征意義,但張牙舞爪的潑悍形象倒適合了鳳辣子的個性。霍克斯(David Hawkes)譯全本《紅樓夢》時,熙鳳便變成了“Xi-feng”。霍克斯的譯本當然是項了不起的成就,但我覺得他把鳳姐的名字羅馬拚音化卻是個敗筆,我寧取王際真的意譯。我們譯《台北人》的人名,傷透腦筋,何時意譯,何時拚音,煞費思量。《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中,金大班本名金兆麗,這個名字用上海話念起來刮拉鬆脆,拚音以後,便覺喑然。我與佩霞一時也想不出合適的意譯名字,隻好向高先生求救,高先生寄回來的答案是“Jolie”。佩霞與我看了拍案叫絕,這原是個法國名字,發音起來,與上海話“兆麗”很相近,又有“美麗”之意,音與意都相符,而且《夜巴黎》我們用法文“Nuits de Paris”,因此“Jolie”又添了些舞廳裏的巴黎味。高先生這一著棋,使得全盤皆活。《遊園驚夢》裏錢夫人的妹妹月月紅也教人為難,月月紅就是月季花,當然不能用拚音,但我們查遍了有關薔薇科的辭典,也找不到一個相當的花名,原因在“月月紅”有個重疊詞在裏麵,英文裏哪裏去找?隻好又把這個難題拋給了高先生。他一下子就解決了:月月紅就譯成“Red-red Rose”。英國詩人彭斯(Robert Burns)有一句常為人引用的名詩句“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月月紅的英譯便有了出典,而且英文中也有個重疊詞。月月紅花呈粉紅,隨開隨謝,原有幾分浮花浪蕊,“Red-red Rose”念起來也很俏皮,十分相配。幸虧高先生想出這個英文名來,怎能不教人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