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孫子談戰爭(3)(3 / 3)

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戰場規模的擴大,戰爭複雜程度的提高,對協調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海、陸、空軍的發展,艦艇、飛機、坦克等廣泛運用於戰場,戰爭的分工越來越細,協調也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理論——即三軍協同作戰的理論,從而戰爭以有力的影響和指導,並將孫子的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他高瞻遠矚,胸懷全局,運籌帷幄,善於從戰略高度發揮協調的作用,使處於各點位的我軍力量形成整體的合力,協調一致地打擊敵人。例如在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時,毛主席運籌的“三軍配合,兩翼牽製”的部署,就是這方麵的一個成功之作。1947年6月,為實現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意圖,毛主席首先確定劉鄧在軍從南線中央敵人的薄弱部位突破,爾後向大別山挺進;隨後又及時決定以陳射、陳粟兩路大軍分別向豫、鄂、陝和豫、皖、蘇邊區挺進,以牽製和調動尾追劉鄧大軍之敵;並與劉鄧大軍在中原子地區以“品”字形的布勢展開,三軍配合,協同作用,經略中原。同時還批示西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東線兵團,分別在陝北和山東戰場上鉗製敵人的主力,掩護三軍在中原的展開。此外,毛主席還批示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東北戰場場的我軍,積極發動攻勢,從戰略上策應三路大軍轉入外線作戰。這樣就形成了“中央突破,三軍挺進,兩翼鉗製,內外線配合”的戰略態勢,從而有效地鉗製、調動、分散了敵人,迫使敵人疲於奔命,顧此失彼,保證了我軍戰略目的實現,完全陷敵於被動境地。由此可見,毛主席協調藝術之高超。

協同,更是現代戰爭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情況下,現代高技術戰爭最突出的問題是要形成一個“合力”,這個“合力”是由諸兵種參加的,通過大規模、大範圍、全過程的協同作戰,靠總體威力戰勝對方。例如美國的“空地一體戰”理論,就是建立在大縱深、全方位、高立體的作戰原則基礎上的,作戰時,必須動用陸、海、空、天的一切手段,戰爭的力量在廣闊的空間形成多點的布局,並做到各兵種的優化組合,各種武器裝備的合理搭配,各種技術的科學運用等。同時,還要使各種力量機動自由,反應迅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從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力量整體,一個“打不垮、衝不散、致敵於死地的鐵拳頭”。而這一切沒有強有力的協同顯然是不行的。

[人生感悟]

率然蛇能夠協同配合的內在原因是生死與共,是最大的利益(生死利益)的一致。這句話啟發了我們:在企業裏,要使各項工作達到最大限度的協調配合,就應當讓諸方麵同處共存於生死線上。

張朝陽曾經翻譯過一篇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文章:

西方人是這樣調侃企業的興衰的。

企業就像一棵樹,樹上攀滿了猴子,每層的枝丫上都有,還有更多的正往上爬。

如有果子,總是頂層的猴子先吃。

當樹上的果子快吃沒時,上麵的猴子就會用枝條打下麵的猴子,以便趕走一些。在揮打中,猴子們紛紛往下一層掉,你擠我,我壓他,一片混亂。樹木的枝條弄斷不少,樹幹也幾乎被折斷,最後大都紛紛掉在地上。至於它們的賠償,就是搖落在樹下的一些果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