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力”是“爭交”、“養權”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有了力則交可爭、權可養,無力則一切事情也都難以辦好,這正是孫子的“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的深刻內涵。發展自己,固本強力,是我們的正確觀念,也是我們必須下決心堅持和毫不動搖的根本態度。
有句俗話說:“人生的任何積極轉變離不開個人的成長。”為什麼呢?因為個人成長是實現自己遠見的必經之路,所以你能訂出的最具戰略性的計劃是按你的遠見來規劃你的成長道路。想一想要實現理想你必須做些什麼,然後確定,要成為你想做的那種人,你需要學習什麼。看些書籍,聽些錄音帶,以感受一下別人的成長過程。
一位拳擊手參加錦標賽,自以為穩操勝券,一定可以奪得冠軍。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後的決賽中,他敗給了對手,和冠軍獎杯擦肩而過。
拳擊手找到自己的師父,一招一式地將對手和他搏擊的過程再次演練給師父看,並請求師父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以便於下次比賽時,打倒對方。
師父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道線,要他在不能擦掉這道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拳擊手撓破了頭皮,也無法使地上的線變短。無奈之下,他隻得轉向師父請教。師父在原先那道線的旁邊,又畫了一道更長的線。兩者相比較,原先的那道線,看來短了許多。
師父說:“奪得冠軍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況下使這條線變短,你就要懂得從這條線上做文章,尋找另一條更長的線。那就是隻有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線一樣,也就在相比之下變得較短了。想法子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根本。”拳擊手此時才恍然大悟。
搏擊要用腦子,要學會攻擊對手的弱點,同時要懂得不跟對方硬拚,以自己之強攻其弱,就能奪取冠軍。
在獲得成功的過程猶如拳擊手奪取冠軍的道路,也有無數的坎坷與障礙,需要我們去跨越、去征服。這時隻有放棄跟對方硬拚,全麵增強自身實力,在知識、智慧和實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強大,以己之強攻敵之弱,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置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原文]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孫子兵法·九地篇》)
[今譯]
把士卒投進最危險地區,才有可能轉危為安;陷士卒於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全軍將士陷於危難之中,然後才能贏得勝利。
[曆代論引]
曹操曰: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孫臏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梅堯臣曰:地雖曰亡,力戰不亡;地雖曰死,死戰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未陷難地,則士卒心不專;既陷危難,然後勝敗在人為之爾。
張預曰:置之死亡之地,則人自為戰,乃可存活也。項羽(將)救趙,破釜焚廬,示以必死;諸侯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當十,遂虜秦將是也。士卒用命,則勝敗之事在我所為。
[兵法劄記]
用孫子自己的解釋來看,所謂“亡地”、“死地”,就是“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陷之死地”雖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卻能因“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客觀形勢,喚起萬眾奮力死戰的決心,因而轉敗為勝,轉死為生,轉患為利。項羽鏖戰巨鹿,破釜沉舟,滅秦主力;韓信背水列陣,大破趙軍,這類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勵了全軍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