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傑出的領導人物,我們能羅列出他們大多數人都具備的品質。因此我們可以說,如果想當一名好領導者,需要具備以下的特點:
要有超越別人的欲望。領導從不滿足於屈居第二位,他們總想拔尖。他們是些主動性很強的人,總在盡力使自己獲得成功。
要有責任感。領導從來不怕承擔義務,承擔責任,並永遠不推禦所負的任何責任。
要有工作能力。出色的領導人總是願意為取得領導的成功而付出必要的代價——長時間的和艱苦的工作。
要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領導總要與同事打交道,研究他們,分析他們的需求,並努力去了解他們的問題。這樣去發現同事的需求的興趣和能力,大概是一名出色的領導人最為主要的特點。
要有富於感染力的激情。沒有人願意追隨一個枯燥的,死氣沉沉的領導人。
要有高度的正義感。成功的領導人對自己和追隨者都必須誠實。可以一時愚弄某些人,但遲早會因為得不到信任而被迫離開領導崗位的。靠不住的人很少能成功地擔任領導工作。作為出色的主管人,要想贏得信賴就必須公正地對待所有雇員,而不去考慮他們的能力、地位,是否有交情,是否聽話。換句話說,不能任人為親。雇員願意為這樣的領導人工作。他們可以相信這位領導人會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意圖,對事實不采取騎牆態度,對擺脫尷尬局麵不是反複地折騰,不說模棱兩可的話。因此,領導者應該努力工作一個直來直去的人,永遠開誠布公,公正正直和光明正大。顯然,這些並不是領導者需要具備的僅有的品質。才智、聲望和忠誠之類的品質也很重要。
武德——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原文]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而利舍於主,國之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
[今譯]
將帥進攻不是為了求得個人聲名,退不回避違命的罪責,唯一的追求是保全百姓,而有益於國君的利益。這樣的將帥正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曆代論引]
王皙曰:皆忠以為國也。戰與不戰,皆在保民利主而已矣。
李筌曰:進退皆保人,非為身也。
何氏曰:進豈求名也,見利於國家士民則進也;退豈避罪也,見其蹙殘民之害,雖君命使進而不進,罪及其身不悔也。
杜牧曰:進不求戰勝之名,退不避違命之罪也。如此之將,國定這珍寶,言其少得也。
[兵法劄記]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是孫子提出的一個極為可貴的將帥武德的命題,體現了孫子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無私無畏的精神風貌。孫子倡導,將帥應當具有光明磊落、胸懷大度、不為功名所引誘、不為罪責所困擾、敢於為戰爭勝敗負責任的武德。
軍隊作戰總是有進有退,有勝有負,隻有把個人的名利功罪拋在一邊,牢記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在戰場上審時度勢,總攬全局,根據實際情況進退自如,把戰爭逐步引向勝利。否則,利欲熏心,患得患失,必然招致戰場上的失敗。曆史上大凡武功赫赫、戰績輝煌的將軍,無不坦誠剛直,居功自謙,不爭功名,不掩過失。
秦末漢初軍事謀略家張良,輔佐劉邦,致力滅秦,振漢擊楚,平定天下,可謂功臣第一,但他對功名視為“薄紙”,從不去爭,而對劉邦作戰指揮失誤卻從不忍讓,全力抗爭,使其改正。劉邦起兵初期對秦作戰,由於他急於西進,對秦軍固守苑城(今河南南陽)置之不理,卻引兵越過苑城向西直進。劉邦如此用兵風險極大,但他卻毫無察覺。張良拋開個人得失,力諫劉邦退兵,提醒劉邦說,如不攻下苑城的話,苑城之敵從後麵追來,秦軍主力再在前麵堵阻,將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劉邦深感震驚,連夜返軍,並用重兵將苑城層層包圍。次日清晨,苑城秦將登城望見劉邦兵臨城下,戰旗飄揚,營帳無數,自感大勢已去,便投降了劉邦。劉邦兵不血刃,輕取苑城,解除了西進的後顧之憂。
張良高瞻遠矚,多謀善斷,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出奇計,巧安排,既能轉危為安,又能乘隙而入,屢屢獲勝,其功可謂大矣!然而,可貴的是張良坦誠大度,不計功名,不貪富貴。劉邦稱帝後,讓張良自擇位於黃河下遊、經濟發展較早、素以富饒著稱的齊地三萬戶為封邑,但張良卻說:“臣始起下邳,與上會留(今江蘇少沛縣東南),此天下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侯足矣。不敢當三萬戶。”劉邦應允,封他為留侯。
後來張良看劉邦天下已定,就漸漸退出官場,經常托病不出,閉門謝客,深居簡出,潛心研究古代軍事理論,花費很大精力整理了春秋戰國以來一百八十家軍事著作,為古代軍事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張良這種以功業為重、視名利為輕的風範,同當時群臣爭功名、圖富貴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照,體現了他難能可貴的將帥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