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句話把那位議員說得羞慚萬分,但是總統不等他道歉,便和顏悅色地說:“其實我也不能怪你。因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會大怒若狂。”接著他把任命理由解釋清楚了。
不等馬琴利總統解釋完,那位議員已被他的大度折服了。他私下懊悔剛才不該用這樣惡劣的態度責備一位和善的總統。他滿腦子都在想自己的錯了,因此,當他回去報告谘詢的經過時,他隻搖搖頭說:“我記不清總統的全盤解釋,但隻有一點可以報告,那就是——總統並沒有錯。”
借錢生財——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原文]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孫子兵法·作戰篇》)
[今譯]
武器裝備由國內取用,糧食飼料則在敵國補充,這樣軍隊的糧草供應就可滿足作戰需求了。
[曆代論引]
曹操曰: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食因敵也。
李筌曰:具我戎器,因敵之食,雖出師千裏,無匱乏也。
杜估曰: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食因敵也。取資用於我國,因糧食於敵家也。晉師館穀於楚是也。
梅堯臣曰:軍之須用取於國,軍之糧餉因於敵。
張預曰:器用取於國者,以物輕而易致也;糧食因於敵者,以粟重而難運也。夫千裏饋糧,則士有饑色,故因糧則食可足。
[兵法劄記]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是孫子對當時出國遠征部隊後勤保障方法的高度概括,抓住了遠征作戰後勤保障的核心與本質,體現了戰爭的客觀規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戰爭指導法則。在孫子以後的兩千五百年間,由於糧秣在戰爭物資消耗中一直占據絕大的比重,凡遠離基地的快速機動作戰,其後勤補給方法都不能背離孫子的這一八字箴言。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為了徹底打擊匈奴主,確保西部安寧,調集十萬騎兵和幾十萬步兵,十四萬頭馬匹和大量軍需物資,深入大漠以北,千裏迢迢,大規模奔襲匈奴腹地,大將軍衛青率軍四進,從側翼進攻,霍去病率軍從東路進攻。根據沙漠作戰特點,吸取他人在沙漠作戰失利的教訓,霍去病努力以己之長擊敵之短。霍去病先用在匈奴居住時間較長的漢人作軍校,充分利用俘虜的匈奴降卒勇士,攜帶少量軍需物資,注重在戰爭中用繳獲敵人的軍糧物資補充自己,因糧於敵,因而雖進軍極遠而軍糧不斷。
霍去病所率部隊,由於是輕裝,又是熟悉當地地理的人為向導,因而輕車熟路,進軍神速,橫穿大漠,渡過獲章渠,誅殺匈奴王比車耆,轉而進攻匈奴左大將,奪得軍旗戰鼓,又越過漠北離侯山,渡過弓閭河(今蒙古國之克魯侖河),俘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約在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上祭天,在姑衍山上(狼居胥山西北山麓)祭地,在山上眺望瀚海。進軍途中,抓到俘虜,及時打聽敵人去向,殲敵達七萬餘。同時,衛青統率的西路軍也多獲大勝。此次戰役,解除了匈奴兵患對當朝統治者的極大威脅,贏得了中原地區較長時間的安寧。
[人生感悟]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思想運用到人生中,就是借用別人的資本成就自己的事業,達到自己的目的。
世界報業大王默多克工作起來就像發瘋,寫文章,定標題,設計版麵,樣樣都親自插手。他不管董事會其他成員或有關編輯的反對,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幹下去。幾年之內,他將《星期日郵報》同最大的競爭對手《廣告報》合並,並且使《新聞報》獲得極大成功。一日默多克聽說珀斯市的《星期日時報》經營不善,瀕臨倒閉,便決定兼並它。結果,默多克籌措了40萬美元兼並了這家報紙。默多克的一位朋友感慨地說:“他總是能夠利用別人口袋裏的錢把事辦成。”
靠一分錢一分錢積攢,不僅時間漫長,而且也很容易錯過機遇,所以,在進行艱苦的原始資本積累的同時,還應當善於借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現代有許多赤手空拳闖天下而成功的大老板,日本角榮建設公司董事長角榮便是其中之一。
在發跡之前,角榮長期專心思考“沒有資金賺大錢”的生意,費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想出一套“預約銷售”的方法。這個辦法是譬如有人要賣某處山坡的地上物時,他就前去找買主,一找到,他就跟買主接洽。他說:“那座山上的木料價值有100萬元以上,主人現在有意以80萬脫手,請你把它買下來,兩個月內保證賺一成。超出一成利潤時,超出部分由我所得,如果賺不到一成時,我可以賠你一成的利潤。”角榮又讓有錢的朋友給他做連帶保證。如果買方把它買下來,買好之後,角榮就代買主銷售,如此他往往以買價2倍左右的價格脫手。對買主來說,2個月就有一成的利潤,而一成利潤比一年的銀行利息要多得多,而且有保證,安全可靠,因此找買主並不困難。
這項預約促銷的方法,雖然需要有一點社會信用才能辦得到,但如果你有信用,有人替你保證,你隻要有誠意和勤於跑腿,這項事業就可以日益壯大。在百業都需要大本錢經營的今天,角榮做這項不要資本的生意確有一套,並且頗有所獲。他本來一無所有,經過10年的努力,就是靠著這種高超的“借術”,賺取了10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