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孫子談謀略(3)(2 / 3)

出奇製勝——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原文]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孫子兵法·勢篇》)

[今譯]

一般作戰都是用正兵當敵,用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製勝的將帥,其戰法變化就像天地那樣不會窮盡,像江河那樣不會枯竭。

[曆代論引]

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從傍擊不備也。

李筌曰:戰無其詐,難以勝敵。動靜也。通流不絕。

杜估曰:正者當敵,奇者從傍擊不備;以正道合戰,以奇變取勝也。言應變出奇無窮竭。

[兵法劄記]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孫子的這句話曆來為兵家所尊崇。但是關於奇正的解釋,各家不同,有的說“先出為正,後出為奇”;有的說“明戰為正,暗攻為奇”;有的說“正麵作戰為正,側翼作戰為奇”;有的說“靜為正,動為奇”。雖然說法不一,但大致出入不大,強調的都是在戰爭中奇與正的交叉,融合。

相對於“正”,孫子更重視“奇”,更重視“奇”之運用,因而他強調“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所謂“以奇勝”,就是我們常講的出奇製勝。在具體運用中,就是要不拘常法,不守常規,敢於突破傳統的邏輯程序框框,善於造成現象與本質的強烈反差,使其假中隱真,虛實結合,看似不能而能,荒謬與怪誕中隱含著科學和真理,從而達到製敵目的。

東漢末年,,黃河南北地區在幾經征伐之後逐漸形成了袁紹、曹操兩大集團對峙的局麵。袁紹兵多將廣,地域遼闊,占有很大的優勢,曹操擔心受到袁紹攻伐,自己防不勝防,於是陳兵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以吸引袁紹。公元200年八月,袁紹率大軍接近官渡,東西連營幾十裏。雙方相持了三個月,互有傷亡,不分勝負。曹操的實力遠不如袁紹,時間一久,曹軍的糧食供給發生了問題。曹操動搖起來,想撤軍回許昌。他給在許昌的謀士荀彧寫信以征詢意見。

荀彧堅決反對曹操回師。他在回信中寫道:“袁紹軍人數雖然眾多個戰鬥力很差。我軍以其十分之一的兵力扼守官渡半年多,袁紹竟不能前進半步,這就是證明。現在袁紹的軍隊也已很疲乏,此時正是出奇製勝的時候,萬萬不可錯過良機……”荀彧的信堅定了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的信心。

幾天後,曹軍捉獲袁軍的一個間諜,間諜供認:袁軍將領韓猛押送糧車數千輛將要運至官渡,他是來給韓猛探路的。曹操立即派徐晃、史渙二將前去堵截。韓猛不敵徐、史二將,糧食全被徐、史劫走。袁紹失去幾千車糧食,十分懊喪。再次運糧時,他派大將淳於瓊率萬人護送,並將糧食囤積在距自己大營以北四十裏的烏巢(河南延津東南)。

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為自己的親屬爭辯了幾句,袁紹大怒,將其遂出軍營。許攸一氣之下離開袁紹,投降了曹操,並把袁紹的軍糧全集中在烏巢一事報告給曹操。曹操正在為如何才能出奇製勝而大傷腦筋,聽完許攸的話,頓時胸有成竹。他連夜采取行動,命令曹洪留守大營,親自率領5000精兵,打著袁軍的旗號,騙過巡邏的袁軍,在破曉之前趕到烏巢。5000精兵,人人帶有引火的柴草,眾人一齊動手,烏巢頓時火光衝天,而負責守護烏巢的淳於瓊還來不及上馬,就已成為曹操的俘虜。烏巢的軍糧被曹操焚毀後,袁軍軍心動搖。袁紹又偏聽偏信郭圖的話逼走了大將張(合阝)、高覽,士氣愈發衰落。

曹操抓住戰機,發起猛攻,袁軍折損了7萬餘人,袁紹和兒子袁譚落荒而逃,逃到河北時,僅剩下800餘名騎兵。

[人生感悟]

出奇製勝,是社會競爭中的普遍方略。社會競爭的現實是,許多人甚至成百上千的人都盯著同一個目標,“相對而爭利。”在競爭的隊伍裏,可能有許多精明強幹、智慧過人之士。獲取目標所能采取的辦法,差不多人們都想到了。這樣,要想超出眾人,出類拔萃,就必須有一點“絕招”,見人所未見,為人所未為,出奇製勝。

有一年,美國芝家哥舉辦規模很大的世界博覽會。世界各大廠家差不多都將產品送去陳列。美國赫赫有名的五十七罐頭食品也送了去參加展覽。但令他失望的是,博覽會的工作人員派給他一個會場中最偏僻的閣樓。

博覽會開始後,前來參觀的人,擁擠異常,但是,到漢斯先生閣樓的人,簡直絕無僅有。為此,漢斯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在博覽會開幕後的第二個星期,會場中出現一個新奇的玩藝兒。前來參觀的人常常從地上拾到一些小小的銅牌,銅牌上刻著一行字:“拾得這塊銅牌,就可以拿它到閣樓上的漢斯食品公司換取紀念品。”

數千塊銅牌續在會場上發現。不久,漢斯那無人問津的小閱樓,便被擠得水泄不通,會場主持人怕閣樓會崩塌,不得不請木匠設計加固。從那天起。漢斯的閣樓,成了博覽會的“名勝”,參觀者無不爭先前往,既使銅牌絕跡,盛況也未削減,一直到閉幕。不用說,漢斯先生的招兒是夠奇的,這一奇招,使他轉敗為勝,打了個漂亮仗。

上兵伐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