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孫子談製勝(3)(2 / 3)

張預曰:知彼知己者,攻守之謂也。知彼則可以攻,知己則可以守;攻是守之機,寒攻之策。苟能知之,雖百戰不危也。或曰:“士會察楚師之不可敵,陳平料劉項之長短,是知彼知己也。”

杜估曰:外不料敵,內不知己,用戰必殆。

[兵法劄記]

毛主席曾高度評價孫子的這一思想,他指出:“戰爭不是神物,乃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乃是科學的真理。”他又說:“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包括從認識客觀實際中的發展規律,並按照規律去決定自己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毛主席不僅這樣講的,更是這樣實踐的,在指揮作戰中,他善於組織多渠道的戰略、戰役乃至戰鬥的偵察,廣泛了解敵情,注意從敵人的報紙、繳獲敵人的文電、文件、俘虜的口供及私人日記中等尋找資料。因此,他不僅對敵人的企圖、部署、兵力裝備和行動規律等了如指掌,而且對敵主將的派係、出身、履曆、作戰特點、指揮水平麵,以及他們的脾氣、嗜好、身體狀況、性格特征等,都掌握得非常具體,為有的放矢的設計寫謀指導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千百年來,孫子的這一製勝原則,不僅對戰爭,而且對政治、經濟、外交等廣泛領域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因而成為婦孺皆知的至理名言。

特別是戰爭,乃綜合因素的結果,而且你死我活,時時處處都充滿詭詐。戰場上情況萬變,信息萬千,作為指揮員如果情況不明,信息不清,就難施以正確判斷,也無法正確地設謀用兵,甚至還有為敵所乘的危險。因為用兵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一個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整理並運用的過程,所以,隻有及時準確地了解雙方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情況(尤其敵方指揮員)的興趣、愛好、個性、素質,以及指揮、權謀、韜略等情況,了解敵人的作戰部署、行動企圖、作戰特點等情況,了解作戰條件和環境(包括氣候、地形、地貌、社會心態、民俗風情等)等情況,了解雙方的武器裝備,尤其敵方最先進的,最新投入使用的武器裝備的性能、威力、作用及缺陷等情況,了解戰爭的發展變化規律和最新特征,尤其敵人是否會使用核、化學、生物等情況,然後才能將這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推理邏輯思考,認真分析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因果關係等等,從而實施正確的指揮。

南宋初期,民族英雄嶽飛屢創金軍,金軍統帥兀術對嶽飛又恨又怕。公元1140年,兀術探聽到嶽飛駐軍在郾城,身邊隻有少量騎兵和步兵,就集中了自己最精銳的“鐵塔兵”和“拐子馬”,氣洶洶地殺向郾城,企圖一舉擊敗嶽家軍。

金兀術的“鐵塔兵”名不虛傳:他們頭戴鐵盔、麵罩鐵網、身穿鐵甲,腳穿鐵靴,連坐騎身上也披著鐵甲。“拐子馬”是配合“鐵塔兵”行動原輕騎兵,它們位於“鐵塔兵”的兩則,機動靈活。

嶽飛對金兀術的“鐵塔兵”和“拐子馬”早有所聞,並製定了破敵的對策。嶽飛對士兵們說:“‘鐵塔兵’固然厲害,但他們太笨重,離開戰馬就一事無成,而‘鐵塔兵’的坐騎偏偏有四條腿毫無遮掩地暴露在外邊,我們隻要砍斷一匹戰馬的腿,一隊‘鐵塔兵’就都一籌莫展。‘拐子馬’隻能在兩側出擊,我們集中力量攻擊中間的‘鐵塔兵’,‘拐子馬’就失去了優勢,與普通騎兵毫無差別”嶽飛組建了一支盾牌軍,盾牌軍的士兵左手持特製大盾牌,右手握一把專門砍馬腿用的麻劄刀,並針對“鐵塔兵”的行動特點進行了多次演練。

金兀術統領一萬五千名“鐵塔兵”和“拐子馬”兵浩浩蕩蕩地殺至郾城,嶽飛先以盾牌軍迎戰“鐵塔兵”,後以精騎兵殺入敵陣。

盾牌軍以盾牌護身,以麻劄刀砍馬腿,馬腿一斷,“鐵塔兵”一個個從戰馬上摔下來,寸步難行,嶽飛的精騎兵乘機衝入,配合盾牌軍將“鐵塔兵”消滅,待兀術的“拐子馬”殺回自己陣中時,“鐵塔兵”已經所剩無幾。金兀術眼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鐵塔兵”損失殆盡,傷心得放聲大哭。嶽飛知己知彼,指揮有力,再一次大敗了金軍。

[人生感悟]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強調了“知”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對實際情況的詳細、準確、全麵、深入的了解,就不能做出周密嚴謹、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籌劃謀略,要想獲得勝利,便隻能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

日本西武企業集團的堤康次郎,在他過世之前,下遺囑,以堤義明為繼承人,但是,又特別叮嚀,堤義明不可輕舉妄動,要等待10年。他說:“堤義明10年間不要有任何創業,即使有什麼新構想,也不要立刻付諸行動。等到10年以後,才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堤義明遵照遺囑行事,10年之後,他說:“10年真是漫長而難熬,但是,我現在終於了解父親的用心,也才真正知道他偉大的地方。”

這樣做,對一個年方29歲,血氣方剛的人而言,是很嚴格的考驗。堤義明在大學時代,擔任父親的秘書時,就有過驚人的構想,想要建設滑雪中心,還要蓋一座大遊泳池。對於這樣一個有才能,充滿自信的年輕來說,要他10年之內不準有所作為,任何構想不得付諸行動,真是一項重大的耐力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