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孫子談機變(1)(2 / 3)

因勢利導——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原文]

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孫子兵法·勢篇》)

[今譯]

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態勢,就像將圓石放在萬丈高山上轉動一樣,隨時可以翻滾而下,其能量不可抵擋,無堅不摧。這就是所謂的“勢”——一切有利因素表現出來的必勝的趨向。

[曆代論引]

杜牧曰:轉石於千仞之山,不可止遏者,在山不在石也。戰人有百勝之勇,強弱一貫者,在勢不在人也。

梅堯臣曰:圓石在山屹然,其勢一人推之,千人莫製也。

王皙曰:石不能自轉,因山之勢,而不可遏也。戰不能妄勝,因兵之勢,而不可支也。

[兵法劄記]

孫子認為:善於指揮作戰的人,力求造成有利的軍爭之勢,猶如轉動圓石,使之從千仞高山上飛滾而下,這自然會形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種“勢”,能極大地鼓舞己方的士氣,而對敵方的士氣是予以毀滅性的打擊,這都是以人情之理作為基礎的。因此,隻要因勢利導力圖造成於己有利、於敵不利的形勢,就不難克敵製勝。

隋文帝為了統一全國,決定進攻南陳。他首先宣布了陳後主20條罪狀,還把詔書抄寫了30萬張,派人帶到江南各地去菜發。陳朝的百姓看到隋文帝的詔書,變得人心動搖起來。接著、隋文帝的水軍從永安出發,乘幾千艘大船的沿著長江東下,滿江都是戰旗,戰士的盔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在如此強大的陣勢麵前,南陳的守兵都嚇呆了,哪裏還有抵抗的勇氣。

圖三十四:隋文帝像

陳後主聽到告急的警報,反而聲稱東南是個“福地”,對於隋軍的進攻滿不在乎。直到兩路隋軍逼近建康,陳後主才驚慌起來,急得哭哭啼啼,手足無措。隋軍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後主絕望之下,逃到後殿投井了。

[人生感悟]

我們個人是渺小的,力量是有限的,如同一滴水,一塊石頭,但是,我們要做“千仞之(奚穀)中的一滴水,要做“千仞之山”上的一圓石,要因勢利導步步為營成就我們的事業,使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都能受益。

在林肯當律師時,有一次,他得悉朋友的兒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指控為謀財害命,已初步判定有罪。他以被告律師的身份,到法院查閱了全部案卷。他了解到,全案的關鍵在於原告方麵的一位證人福爾遜,因為他發誓說在10月18日的月光下,清楚地目擊小阿姆斯特朗用槍擊斃了死者。對此,林肯要求複審。

在這場精彩的複審中,有以下一段對話。

林肯問證人:你發誓說看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爾遜: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後,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樹下,兩處相距二三十米。能認清嗎?

福爾遜:看得很清楚,因為月光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從衣著方麵看清他的嗎?

福爾遜:不是的,我肯定看清了他的臉,因為月光照亮了他的臉。

林肯:你能肯定時間是在11時嗎?

福爾遜:充分肯定,因為我回屋看了鍾,那時是11時15分。

林肯問到這裏,就轉過身來發表了一席驚人的談話:“我不得不告訴大家,這個證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一口咬定10月18日晚上11時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臉。請大家想想,10月18日那天是上弦月,晚上11時月亮已經下山,哪裏還有月光?退一步說,也許他對時間記得不夠精細,時間稍有提前。但那時,月光是從西往東照,草堆在東,大樹在西,如果被告的臉麵對草堆,臉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

聽了林肯合情合理的陳述,聽眾先是一陣沉默,緊接著掌聲、呼聲一齊迸發出來。福爾遜頓時傻了眼。

問清當時的情形,講明道理以引導之,是論辯的常法,也是做事的方略。林肯步步為營,一點一點地營造有利於自己求證的局麵,最終得出了福爾遜在做偽證的事實。因此說運用因勢利導的方法,有時可以使複雜問題簡單化,為人們之間的溝通提供方便。

發展創新——故其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

[原文]

故其戰勝不複,而應形於無窮。(《孫子兵法·虞實篇》)

[今譯]

因為每一次作戰取勝所采用的戰術都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針對不同的敵情靈活運用,變化無窮。

[曆代論引]

曹操曰:不重複動而應之也。

李筌曰:不複前謀以取勝,隨宜製變也。

杜牧曰:敵每有形,我則始能隨而應這以取勝。

賈林曰:應敵形而製勝,乃無窮。

梅堯臣曰:不執故態,應形有機。

張預曰:已勝之後,不複更用前謀,但隨敵之形而應之,出奇無窮也。

[兵法劄記]

從本質上講,戰爭是難以窮盡的特殊“藝術”,內蘊著無窮的複雜因素,不論何種戰爭,戰勝敵人的戰法,從來都是不會重複的。一個成功的將帥,能夠駕馭規則與模式,但決不會局限於某些規則與模式,每一次戰鬥都是獨特的,都是從戰鬥的實際出發,不斷創新與發展,決不是僵化教條、生搬硬套或重複前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