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孫子談機變(1)(3 / 3)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指出:“最容易通向慘敗之路的,莫過於模仿以往英雄們的計劃,把它用於新的情況中。”孫子講的“戰勝不複”就是這個道理。戰爭中,一種新的謀略、新的手段、新的作戰方式、新的武器裝備等,往往可以達到出敵意外、出奇製勝的效果。人類戰爭史上,沒有完全重合的戰爭,更沒有完全相同的作戰方式方法。

要獲得勝利,指揮員必須善於根據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轉變觀念,運用新思維、製定新謀略、創造新戰法。韓信背水設陣,破忌而創新,是以奇取勝;徐晃重複使用這一戰法,因缺乏創新而失敗。所以,曆史上一些著名的謀略運用,如“圍魏救趙”、“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等,之所以流傳至今,常用不衰,就因為使用者的不斷創新與發展。雖然是同一種戰法,卻因人、因事、因時而異,都會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決不會是簡單的重複或完一的照抄照搬。公元196年,孫策發兵進攻王朗,以奪取中原。王朗軍在固陵堅守防禦,孫策從水上連續數次發動進攻都沒成功。這時,孫靜建議孫策說:“王朗憑借堅固工事防禦,我們很難迅速攻打下來,查瀆以南距離這裏數十裏,有一條重要的道路,最好從那裏發起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

孫策認為言之有理,於是下令欺騙士兵說:“最近陰雨連錦,飲水汙濁,士兵喝了多腹痛,趕快準備數百個水缸用來取澄清的飲水。”黃昏以後,又令士兵燒起一堆堆的煙火,佯示部隊主力仍然集中在這個方向。天黑以後,孫策偷偷轉移主力,從查瀆道路前進,突然襲擊高遷屯。王朗驚慌失措,急忙派兵迎擊,已無濟於事,隨即被打得大敗。

[人生感悟]

孫子提出“戰勝不複”的軍事思想,主張根據不同的形勢靈活用兵,因形製勝。不能固守陳規,拘泥於某一種方案,而應該大膽創新。

創新得自於積極的、充分的思考。最成功的人士強調: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終絕不會富有。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整天埋首於他人所設計的程序,永遠隻是拾別人牙慧,又哪裏有可能成功呢?所以要盡可能選擇新視角,力爭看到事物的新側麵。

許多年前,好奇的記者們聽說大街上有人賣一塊銅,要價28萬美元,常人看來這塊銅隻值9美元。於是這個人被請進電視台。此人是位藝術家,他講述了喊價的道理:一塊銅如果什麼都不是價值9美元,製成門柄,價值就增為21美元,製成工藝品,價值就變成300美元,假如製成紀念碑,那就該值28萬美元了。華爾街的一位金融家被他的創新說法打動了,請他用那塊銅製成一尊成功人士的胸像,價值為30萬美元。同一塊銅價值可以是區區9美元,也能激增至30萬美元,其間的差額就是人的創造力。

有位名叫富安宏雄的日本人得了肺病,卻無錢醫治,隻好躺在床上休養。心煩意亂之際聽到水壺“哢嗒哢嗒”的聲音,一氣之下,他用錐子向水壺紮去。很巧,錐子正紮在水壺蓋上,哢嗒聲立刻消失了。富安宏雄眼睛一亮,是否能搞一項發明呢?最終他成功設計了報警水壺並申請了專利。日本製壺公司采用了他的發明,贈送獎金290萬日元。一個人從身無分文變成百萬富翁,其中的訣竅也是人的創造力。

一位得道仙人有一根“點石成金”的食指,不論你想要什麼,他隻要用食指輕輕一點,就能變出來。一天,仙人遇到了一個乞丐,頓生憐憫之心,便用神奇的食指為乞丐“點”出了食物、衣物等許多東西。最後,仙人親切地問:“你還想要什麼,盡管說,我會讓你滿足的。”那個乞丐想了想,怯生生地說:“我想要您那根‘點石成金’的食指。”

人們在講述這個故事時,總是指責那位乞丐貪得無厭,其實,反過來想,那位乞丐確是聰明至極,試想,仙人“點”出再多的東西也有用光的時候,如果自己有了“點化”的本領,豈不一勞永逸?創新能力就像那根“點石成金”的食指,如果身邊有人擁有,偶爾為你“點化”,當然是幸事,不過,要是自己也有一根這樣的“食指”,豈不更妙!

機動靈活——懸權而動

[原文]

懸權而動。(《孫子兵法·軍爭篇》)

[今譯]

事先權衡利弊關係,然後相機行動。

[曆代論引]

曹操曰:量敵而動也。

李筌曰:權,量秤也。敵輕重與吾銖鎰之別,則動。夫先動為客,後動為主,客難而主易。《太一遁甲》定計之算,明動易也。

杜牧曰:如衡懸權,秤量已定,然後動也。

張預曰:如懸權於衡,量知輕重然後動也。《尉繚子》曰:權敵審將而後舉。言權量敵之輕重,審察將之賢愚,然後舉也。

[兵法劄記]

“懸”即掛的意思;“權”指秤砣。原意指衡量物體重量時,先把秤砣懸掛在秤杆上,看物體輕重而移動,靈活自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