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孫子談機變(2)(1 / 3)

《宋史》裏講了一個故事:宗澤是英勇威武的戰將。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宗澤率軍奮起抵抗,屢挫金兵。宗澤手下有一員赫赫神威的將士,他就是嶽飛。宗澤很賞識嶽飛,經常指導他、點撥他,希望有一天嶽飛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有一天,宗澤忠告嶽飛說:“嶽飛,你有過人的勇氣和出眾的才華,這是許多人都望塵莫及的,這是你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我要特別提醒你,那就是你十分喜好野戰。你不喜歡戰前做好周密的戰略布署,而隻是憑直覺掌握戰機,這不是萬全之策呀!”宗澤說著,又拿出一些布陣圖給嶽飛看。圖三十五:宗澤:單騎赴州

嶽飛聰明穎悟,加上年輕氣盛,並不理會該圖的作用,而是說:“您的教誨很中肯,布完陣後再戰是從軍打仗的常用戰術,不失為上等作戰方法。但是,戰略戰術的運用,完全在於將領的一念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嶽飛的意思很明確:戰術有其固定的形式,但並不是說照搬照抄就能贏得戰爭,必須把它們用足、用活。如何用足、用活,這在於指揮官的智慧了。智慧的功能,在於活學活用。

聽了嶽飛的話,宗澤深深地感到嶽飛是位天才軍事家,他決不是紙上談兵、機械教條的普通軍官。因而他對嶽飛更加器重。

毛主席曾對嶽飛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給予高度評價,他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產品。”他還多次強調,用兵打仗,重要的在於“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所以靈活用兵,相機製敵,最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毛主席用兵的一個最大特色,主席有句口頭禪叫“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用兵藝術的高度的機智和靈活。因而,不論是神出鬼沒的“遊擊戰”,陷敵汪洋的“誘敵戰”,內線外線相結合的“運動戰”,以及像“三大戰役”那樣大規模的圍殲戰等,無不透出一般“靈”氣,顯示出一個“妙”字。

劉伯承元帥也十分強調用兵的靈活性。由於戰場情況變化無常,必須因時、因地、因敵不同,靈活用兵,巧妙變換戰術。因此,他指出:“在一定計劃上,應根據新變化的情況進行主動的靈活的機動”,“要經常思考可能的敵情變化,絕不能總用一個戰術來對付敵人。”他再三強調,不僅要善於正確運用戰術,更應善於根據新的情況靈活地變換戰術。一個指揮員“懂得戰術是容易的,適用新的情況,靈活運用戰術甚至變換戰術就不容易了。”劉伯承元帥並對這種靈活性指揮做了進一步的闡釋,他指出:“用兵靈活要體現在巧妙地采用虛實行動,諸如聲東擊西,佯動於此,實動於彼,奇正變化,因敵製勝。要能動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攻其所必救,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和其他多種對付手段。”他還強調用兵要“巧、猛、疾”三字,所謂“巧”,就是靈活巧妙而驚奇;所謂“猛”,就是要有猛虎撲食的氣勢;所謂“疾”,就是調動部隊,指揮作戰要快、要敏銳。這是對靈活用兵的創新和發展。

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殺機四伏。作為指揮員,如果思維不敏捷,用兵不靈活,就無法在戰爭中站穩腳跟,無法打贏戰爭。

[人生感悟]

“懸權而動”是軍事名言,又是人生名言。就人生而言,“懸權而動”是萬事行動第一動。

在做事時,單是努力奮鬥不行,我們還要盡量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得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權力,在多大的範圍內自由運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好做事的分寸,既不超出遊戲規則範圍,又能最大限度地以最輕鬆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成就。而要想做到這一步,在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盡可能地靈活運用遊戲規則。

想創立一番事業的人更喜歡靈活地運用遊戲規則。哈佛商學院沃爾特·屈默勒副教授曾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成功的創業人士大多能夠靈活地運用規則。一般來說,經理人有時也會耍一些小聰明,但一般都不會越雷池一步;而創業人士則不同,他們不但願意變通規則,可以說,他們簡直是樂此不疲。實際上,在大多數成功的創業故事中,總有那麼一幕;大膽的創業人士如何運用一些驚世駭俗的策略,做成一筆關鍵的生意或者找到重要資源使其創意成為現實。關於這一點,他提到了兩年輕的事業創立者創辦郵購公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