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孫子談機變(3)(2 / 3)

趙奢說趙括讀過許多兵法,不知趙括是否讀過《孫子兵法》,即便他讀過了,也隻是讀死書,不能活學活用,不知變通。其實,《孫子兵法》中有許多部分闡述了隨機應變,如《虛實篇》指出的“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軍爭篇》中“懸權而動”;以及《九地篇》中“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地有所不爭”;“軍有所不擊”、“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等等,多視點、多方麵、多角度地闡述了因敵變化、隨機應變。

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生搬硬套兵書上用兵規則,不切實際;不肯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具體情況,最終隻能吃敗仗。孫子強調“踐墨隨敵”,敵變我變,隨敵應變,堅決反對那種死抱著計劃不放的韁化、機械、教條主義。指揮員不善變,隻能被動挨打。

隨機應變,也有不同的區別,有的指揮員隻能被動的“應伏”,機械地演變,這不是真正的變。真正的變,應該是相對於對方的更高層次的創新、發展、伐謀,是以變製變,爭取主動。所以,“踐墨隨敵”、“懸權而動”等等,所意蘊的都是“靈活”的基本思想,貫穿的是一個“活”字。活則神,僵則死,這是用兵的基本道理,也是孫子兵法的基本精神內核。

[人生感悟]

孫子強調“踐墨隨敵”,旨在告誡世人見機行事,靈活多變,變化莫測,出神入化,智高一籌,棋勝一著。隻有知變善變,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戰無不勝。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權智》講述了北宋曹瑋為渭州知州時的一個細節。

曹瑋為人穩健,遇事從容,有一天,他在各位將官的陪同下大宴賓客,吃完飯,正想與賓客下棋娛樂時,一名士兵慌慌張張跑進來大聲報告說:“大事不好,有好多士兵叛逃到西夏那邊去了。”聽到這一消息,眾將官和賓客麵麵相覷,一片驚惶惑,曹瑋一向以治軍嚴明著稱,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情勢還會怎樣呢?

曹瑋自己也暗吃一驚,但他深知自己身為主帥,如果此時舉止驚慌失措,不但會危及自己的治軍威望,而且有可能動搖軍心,後果不堪設想。眼下之計,隻有先穩住眾人之心,過後再作處理。於是,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話,故意壓低聲音說:“不要聲張,那些人都是我暗中派過去的。”

宴席散後,人多嘴雜,曹瑋的話很快就傳到西夏人那裏。他們如獲至寶,果然相信凡逃亡去的宋營士兵都是奸細,立即一個不留全給殺了,並把這些人的頭顱拋到了宋朝的邊境內。曹瑋的一句話,既安撫了軍心,又殺掉了叛逆,還製止了宋兵的叛逃,真可謂一箭三雕。

遇到突發事故,與其緊張驚慌,不知所措,不如保持內心鎮定,讓自己頭腦和情緒冷靜下來,隨機應變。其實,不少時候,有些突發事情隻是過渡性質,不需要做出行動上的反應。雖然一時讓人虛驚一場,過後卻是一去無痕。不少時候,還可能是人為製造的突發事件,意在攪亂你的心神或計劃,妄圖混水摸魚。如果你倉促應對,或心神不寧,自亂陣腳,做出錯誤的決策或反應,正好中了對方的圈套。

動靜合宜——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人及拒

[原文]

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人及拒。(《孫子兵法·九地篇》)

[今譯]

在戰前要像處女那樣嫻靜,不露聲色,誘使敵人放鬆警惕,門戶大開;一旦戰爭開始以後,就要像脫逃的兔子一樣,迅速異常,使敵人措手不及,無從抵抗。

[曆代論引]

曹操、李筌曰:處女示弱,脫兔往疾也。

杜牧曰:言敵人初時謂我無所能為,如處女之弱;我因急去攻之,險迅疾速,如兔這脫走,不可捍拒也。或曰:“我避敵走如脫兔。”曰: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