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議和(1 / 3)

南北統一,中華民國定都北京,辛亥革命至此可算結束。從表麵看,革命取得了成功,共和國成立了。實質上,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脫殼於王朝體製的一批人控製了共和國。他們能否將民主共和的旗幟高高舉在中華大地上呢?

民國成立後,人們遇到當官的不用跪拜了,腦袋後麵不用垂辮子了,一般國民的心理卻不能立刻從根子上轉過彎來。就說剪辮子的事情,光複後大城市裏經常有大兵背著槍拿著剪刀,看到辮子就剪。人們臨時剪掉辮子,頭上四周光光,中間露出一兩寸長的辮子根,頭發披散,如秋天亂草。也有思想保守的人,不肯剪去辮子,把辮子盤在頂上,戴帽子遮起來做偽裝,大約就像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諷刺一些留學生的頭發像“富士山”。還有迷信的人,事先選擇吉日,祭拜祖先,然後剪去辮子。更有聯合多人同時剪辮子的,到時燃放爆竹,舉行公宴,非常隆重。甚至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國還有不肯剪辮的人。

社會習俗如此,政治慣性更大。民主、民權的思想對各級政權有多大的影響,進而對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有多大的改變呢?1911年前後,全國各地多災多難,非旱即澇,老百姓生活困苦。比如蘇南的無錫、常熟、江陰三縣交界地區大雨成災,地主紳商趁機囤積糧食牟取暴利。饑餓的農民搶糧抗稅。武昌起義消息傳來,農民們高興極了,都說:“皇帝已經沒有了,租米可以不交了。”方圓幾十裏的貧苦農民紛紛組織起來,同心抗租。不料,江蘇光複後,無錫軍政分府迅速成立,首腦是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的同盟會會員,成員基本是地主和舊官僚。新政府催迫農民照常交租,還在當年年底派軍警下鄉逮捕了抗租的農民首領,行為和晚清政府無異。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山西省東南的長治、高平。當地農民自發組織幹草會,抗拒苛捐雜稅。太原光複後,兩縣的各鄉幹草會號召百姓組織起來,要求免糧免稅,並放火燒毀了許多大地主的家。不久,民國新縣官上任,地主們湧到縣裏和省裏控告“刁民”。新政府照樣保護地主,派兵鎮壓農民組織。傳統政治仿佛是一汪死水,水麵起的風要深入水底,讓水流暢起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南北議和

革命引發了戰爭,但是戰爭並不是目的,隻是推翻清朝的手段。不僅是立憲派和普通商民不希望戰火蔓延,就是革命黨人也不願看到戰火塗炭生靈、摧毀村莊和城鎮。如果能和平地通過談判解決南北雙方的政治問題,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推翻清朝,革命陣營就非常願意坐下來談判。

清軍占領漢陽後,袁世凱就授意清軍停止進兵。之後,北洋軍和湖北軍政府達成了停戰協議。加上南京戰鬥的勝利,南北雙方再沒有爆發激烈戰鬥。雙方都想尋求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12月7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全權大臣,負責與南方和談。袁世凱即委派唐紹儀為全權大臣總代表,南方則公推伍廷芳為獨立各省議和總代表。12月17日唐紹儀到達上海,南北和議正式開始。曆來決定談判結果的不是正式代表的表麵磋商,而是桌子底下的斡旋。本次南北和談,幕後角色都聚集到上海趙鳳昌的“惜蔭堂”私宅商討。趙鳳昌早年曾入張之洞幕僚,在晚清官場有人脈,又與張謇等江浙名流關係很好,和黃興、伍廷芳也能談上話,他家就成了理想的幕後舞台。事實上,經過武漢保衛戰後,南北雙方都沒有繼續激戰的能力了,所以雙方都想在談判桌上達到政治目的。這一輪和談,南北雙方都相當重視,是真心想談出成果來的。

袁世凱相對占有一些優勢。他控製著被各國承認的中國政府,聽命於他的北洋新軍的實力也強於南方的革命軍。國內湧動著擁戴袁世凱出來結束亂局統一南北的呼聲。袁世凱深諳權謀之道,自然會利用這些有利條件來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袁世凱之前和革命黨人沒有過接觸,對革命黨也不了解,迫切需要和革命黨核心建立聯係。於是,刺殺載灃的革命黨人汪精衛被袁世凱放了出來。有一段日子,袁世凱每天晚飯後都找他來詢問共和、革命等情況。汪精衛一般是七八點進入袁府,和袁世凱談到十一二點才出去。後來汪精衛又推薦了魏宸組。他們討論的內容已經包括君主製和共和製哪種製度更適合中國。魏宸組大談共和製的好處。袁世凱起初還說官話,後來漸漸不堅持君主製,隻說在中國實行共和很不容易。汪精衛和魏宸組都說:“中國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成不可,且非公擔任不可。”袁世凱半推半就,默許了。他的真實心思是,君主製正在被國民拋棄:“然而彼眾若狂,醉心民主,兵力所能平定者土地,所不能平定者人心,人心煥散,如決江河,己莫能禦,爵祿不足以懷,刀兵莫知所畏。似此億萬之所趨,豈一二革命黨所能煽惑。”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的年紀比汪精衛大,袁世凱卻要兒子稱汪為兄。汪精衛從死牢逃生,知恩圖報,在京津與楊度等人發起國事共進會,倡導南北妥協實現和平,後來南下打入了臨時政府內部,鼓吹擁戴袁世凱。

唐紹儀和伍廷芳的會談,在雙方都有結束戰爭建立新政權的期望背景下,很快就達成了召開國民會議商議國體問題的共識。雙方都同意少數服從多數,用開會來決定中國走君主立憲還是共和立憲的道路——君主專製已經不是南北雙方考慮的選擇了。但是在國民會議的成員組成、開會時間和地點等細節上,雙方沒有達成一致。

國民會議的結果是君主立憲也好,共和也好,清朝皇室不可能再專製了,成了最大的失敗者。所以,這個談判“成果”是瞞著清廷的。袁世凱怕消息傳出引起清廷權貴的極力阻擾,更擔心背上背主篡權、欺負孤兒寡母(宣統小皇帝和隆裕太後)的壞名聲。他在一封通信中明確表示自己希望“不辜負孤兒寡婦”。但他想一點都不辜負,是不可能的。實際上,袁世凱已經在利用革命形勢威脅清廷,榨取隆裕和宣統手中的權力了。他能夠做的最現實的事情就是為隆裕和宣統手中的權力找到一個好的“售價”,讓他們避免曆史上末代君王慘遭殺戮甚至家族滅亡的悲慘命運,能夠有個安逸富貴的後半生。如果能把隆裕和宣統安排好,順利接過他們的權力,袁世凱將是最大的獲利者。可惜,沒等他想好怎麼做,半路卻殺出一個程咬金來:孫中山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