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伊拉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2)(1 / 1)

伊拉克和伊朗,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從軍事實力上看,二者都是波斯灣地區的強國。在爭奪波斯灣地區霸權的問題上,兩國是最有實力的競爭對手。70年代初,伊朗在美國的支持下占據了波斯灣地區霸主的地位,伊拉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現在,伊朗失去了美國這個強大的後盾,一直想做霸主的薩達姆坐不住了。

1980年9月22日拂曉,薩達姆下達了對伊朗的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的命令。伊拉克的大批作戰飛機,襲擊了包括伊朗首都德黑蘭在內的15個城市和7個空軍基地。兩伊戰爭全麵爆發。

倉促應戰的伊朗並沒有像伊拉克想象的那樣脆弱得不堪一擊。戰爭不但沒有速戰速決,反而打了8年。伊拉克在此期間從蘇聯獲得了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一邊倒地支持了伊拉克政府,向其提供武器裝備和經濟支持。除此之外,美國還給伊拉克提供了大量的情報信息,多次協助伊拉克部隊襲擊伊朗的運油船隊和護衛艦,並向伊拉克出口尖端技術設備和有關細菌戰的資料。

美國政府對薩達姆不遺餘力的支持,使兩國的關係迅速升溫,盟友關係更加牢固了。

當時的裏根總統和老布什副總統對伊拉克發展生化武器的計劃表示十分關心和支持。老布什出任美國總統之後,向薩達姆提供了5億美元的政府補貼,用以研究生化武器。聰明的薩達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不斷地向美國政府提出要求。隨後,老布什將政府補貼提到了10億美元。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對薩達姆"無條件支持"的背後隱藏著很大的政治目的:控製伊拉克以及整個波斯灣地區,將石油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進入了"蜜月期"。為了支持薩達姆,美國有時也不得不做出必要的犧牲。1987年,伊拉克在波斯灣地區試射由美國提供的導彈的時候,誤將美軍的一艘驅逐艦炸毀,導致了37名美軍士兵喪命。這一事件引起了美軍家屬的強烈抗議,薩達姆也害怕此事會影響伊美之間的關係。但是對伊拉克"寵愛有加"的老布什非但沒有怪罪薩達姆,還指責是伊朗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美國政府的袒護讓伊拉克政府受寵若驚,薩達姆也被喜悅衝昏了頭腦。

1988年,持續了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在兩敗俱傷的情況下結束了。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戰爭中,兩國有100萬人死亡,170萬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至少9000億美元,間接損失約9340億美元。戰爭讓兩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了20至30年。伊拉克由戰前的"軍事巨人"變成了"經濟矮子",外債高達800億美元。

麵臨嚴重的經濟危機、政治困境,薩達姆將目光停在了弱小但富裕的鄰居科威特上。為了將科威特的石油寶藏控製在自己手中,以達到稱霸波斯灣的目的,薩達姆不惜鋌而走險,悍然出兵科威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動了5個師約10萬人的兵力全部越過邊境,用不到10個小時的時間迅速占領了科威特首都的大部分地區,海灣戰爭爆發。8月8日,伊拉克吞並科威特,稱其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這是自二戰以後罕見的一個主權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的武力吞並,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密切關注。

伊拉克出兵科威特的消息傳到了美國,老布什和美國政府都被嚇呆了。美國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養虎為患,美國政府怎麼能允許伊拉克這個小嘍危害到自己在波斯灣地區的利益呢?薩達姆也太天真了,老美也不過是利用伊拉克遏製伊朗,保持自己在波斯灣地區的利益。薩達姆還真以為自己是美國的心腹,以為美國斷然不敢,也不舍得對自己下手的。事實上,薩達姆錯誤估計了當時的國際形勢和自己的重要性,美國根本不會允許波斯灣地區出現一個不聽話的霸主,萬一危害到自己的利益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美國馬上向薩達姆施加了壓力,希望他能盡快從科威特撤軍,但是令美國震驚的是,薩達姆居然拒絕了。老布什又派國務卿貝克與伊拉克外長阿齊茲進行了撤軍談判,最終失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