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什發怒了,既然薩達姆你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休怪我不講情麵了。在聯合國的授權下,美國組建了多國部隊,準備用武力解決海灣危機。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從科威特撤軍的決議,但是薩達姆拒不執行。1月17日,多國部隊在老布什的指揮下,向伊拉克部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海灣戰爭再次爆發。
從此,美伊兩國反目成仇。薩達姆為了獲得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繼續與美國展開針鋒相對的較量,美國從全球戰略和地區霸權考慮,也毫不放鬆對薩達姆的製裁和打擊。兩個"霸主"的鬥爭由此展開。
二"大霸""小霸"都想稱霸薩達姆沒有想到自己的老朋友會絲毫不顧往日舊情對伊拉克展開毀滅式的打擊。薩達姆也許不明白在利益麵前,美國人沒有盟友。
科威特地處海灣地區的中心地帶,是連接地中海地區與東南亞、南亞的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另外,科威特石油儲量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68億桶,占世界儲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科威特一年的石油收入達一兩百億美元,美元戰略儲備當時就是七八百億,可以說科威特的國庫堆滿了黃金。這麼一個富得流油、遍地黃金的國家,對債務纏身的薩達姆極具吸引力。如果吞並科威特,對恢複戰爭時期所喪失的元氣有重要作用。到時,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就可以增加到2000億桶,成為僅次於沙特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
除了出於財富的考慮外,奪科威特的戰略地位也十分重要。伊拉克雖地處海灣,但是海岸線不長,僅有的兩個港口都是淺水港,不能用作石油輸出。伊拉克90%以上的石油都是利用土耳其和沙特境內的輸油管道出口。如果吞並科威特,石油出口就再也不用依賴其他國家了。侵占科威特,不僅是掠奪財富、改變現狀的需要,同時也是實現夢想的需要。伊拉克執政黨複興黨主張在阿拉伯世界實現"統一、自由的社會主義",這也是薩達姆上台後一直想要實現的夢想,如果薩達姆的計劃成功,就離伊拉克實現阿拉伯統一大業又近了一步。
財富和耀眼的波斯灣霸主寶座讓薩達姆失去了理智,他甚至沒有考慮到"大霸"的美國是否會允許這個"小霸"在自己眼皮底下稱霸?美國在得知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之後,十分震驚和不安。在警告無效後,1990年8月4日,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計劃出爐了。11月初,美軍在海灣地區部署的兵力已經達到24萬多。科威特不過是個彈丸之地,伊拉克也隻是個弱小國家,美國居然如此興師動眾,戰爭態勢一目了然。在老布什的遊說下,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多國部隊雲集在海灣地區,參加作戰的人數達到70多萬。在多國部隊中,美國的參戰人員和武器裝備占絕大多數。
麵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之勢,薩達姆也警告老布什,如果美國卷入戰爭,將讓他們血流成河。他下令全國進入戰時狀態,總兵力達到了120萬人。
美國宣稱"沙漠盾牌"計劃是為了阻止伊拉克軍隊向科威特進一步進攻,提高海灣地區的防禦能力。如果軍事威懾失敗,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沙特阿拉伯的安全。這一計劃將所有聯盟部隊都納入了,堅持協同作戰的原則,以便建立及時有效的軍事聯盟。這一計劃的最終目標看起來都是防禦性的,但主要是為了進攻伊拉克,徹底粉碎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將伊拉克部隊趕出科威特。
美國在積極備戰伊拉克的同時,還用各種手段逼迫伊拉克退兵。政治批判、道義譴責、經濟製裁、外交孤立和軍事威懾等等,但是薩達姆沒有被美國嚇倒,不但沒有從科威特撤兵,反而進行戰爭動員,號召阿拉伯國家團結起來,開展"聖戰",對付美國。在軍事威懾無效的情況下,老布什簽署了作戰的命令。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起了規模空前的空襲。一時間,美軍的炸彈鋪天蓋地投向了伊拉克的最高決策機關和軍事指揮係統。整個巴格達籠罩在火光和硝煙之中,變成了殺戮的戰場。開戰的第一天,伊拉克的總統府、空軍和防空指揮部、巴格達電信電報大樓等重要目標被摧毀,機場癱瘓,巴格達的發電廠、伊拉克國家電視台大樓均被炸壞。伊拉克軍隊毫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