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多國部隊由戰略空襲轉為戰術空襲,對進入科威特和在伊拉克南部的伊拉克地麵部隊和防禦陣地、交通樞紐和後勤補給基地等重要軍事目標進行猛烈轟炸,以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為多國部隊的地麵進攻掃清障礙。
經過43天的激烈交戰,伊拉克徹底被擊敗。伊拉克的國防和軍事力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都到了崩潰的邊緣。薩達姆首次夢想之戰以失敗告終,老布什贏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
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充當了領頭人的角色,為擊敗伊拉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國這麼做真的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嗎?二戰以後,美國一直在尋找能夠駕馭世界的機會。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獨霸世界的大好機會已經出現。老布什乘機提出了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以進一步確立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推行其長期以來的霸權和強權政治,使世界向更加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向發展。
在美國政府和老布什看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對美國"領導"地位和"國際新秩序"的最大挑戰,是對美國倡導的"國際新秩序"的嘲弄。為了充分顯示美國的"領導作用",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維持霸權,出兵伊拉克是美國實現地區戰略和全球戰略的重要步驟。
再則,石油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血液",同時也是現代軍隊的驅動力。早在杜魯門時代,美國政府就瞄準了波斯灣地區的豐富物產和石油資源,將波斯灣地區看作美國的"海上生命線"和"經濟命脈"。美國進口石油的23%來自海灣國家。美國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任何國家的政府和軍隊都不能染指波斯灣地區,如有違反,就將視為對美國根本利益的侵犯而必將遭到美國軍事力量的打擊。
試想,伊拉克今天可以吞並科威特,那明天就有可能去占領沙特阿拉伯,一旦它控製了全世界近一半的石油資源,這就猶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咽喉。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和軍事大國,石油命脈一旦掌握在別人手裏,那後果就會不堪設想。老布什怎能允許薩達姆利用石油武器,對自己指手畫腳?如果薩達姆把世界石油儲量的20%控製在手,就可以操縱世界石油價格,隨意支配美國和它的盟友。美國人絕不允許這種將命運放在別人手中的事情發生。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國,它在外國的資產超過了1000億美元,在西方重要工業中還持有多達數百億美元的股份。如果這些資產被伊拉克抽走,必然會對西方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除了石油,武器的買賣也是美國關心的重要問題。海灣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交易市場。
20世紀中葉,海灣地區因為爭奪石油資源不斷發生武裝衝突,大量現代化武器的湧入造成這一地區的極度不穩定,嚴重而且直接威脅到美國的"世界新秩序"。伊拉克是海灣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也是最令美國頭疼的國家。伊拉克除了擁有大量先進武器裝備之外,還具備了生產生化武器的能力。化學武器和核武器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生產或擴散,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麵對伊拉克這個潛在的威脅,無論是為了謀求世界霸權還是為了控製石油資源,都必須對其進行全力的打擊。
海灣地區對美國來說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控製了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不僅可以保障自身的石油供應,還可以控製世界石油市場的走向,確定石油價格,以達到經濟上、政治上全麵控製歐洲各國和日本的目的。所以,打垮薩達姆,解除伊拉克對美國形成的威脅,成為老布什政府的政治目標。
為了維護該地區的安全,保障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美國多年來一直想在海灣地區駐紮一支有一定規模的軍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讓美國找到了一個在海灣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和常期駐軍的絕好機會。美國前任國務卿貝克宣稱,為了能使美國在未來的海灣地區安全結構中發揮作用,美國應該在海灣地區長期保持軍事力量,至少是保持海軍力量。老布什也表示,在這一地區尚未穩定並且聯合國安理會的各項決議沒有履行之前,美國的軍隊將一直留在海灣地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