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好辦事,學校的各項設施都是第一流的,從大型室內遊泳池,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設備,一應俱全。學生宿舍不叫宿舍,叫家。因為管學生的人不是老師,而是被稱為父母。每個學生之家有學生十幾人,從大到小都有,加上一對父母,和真正的家庭完全一樣,一切按家庭規劃。這些學生都有自己的家庭,到周末就回家,平時上學就到學生之家生活。
有人會問,進入如此富有的學校,收費一定很高?不,全部免費,包括所有生活費用都全免。什麼樣的人能進入這所學校?第一條件是:必須家庭收入在美國的貧困線以下!
這是一對充滿愛心而又無法生育的富有的夫婦——密爾頓?荷西夫婦創立的善舉。
慷慨的農夫
美國南部的一個州,每年都舉辦南瓜品種大賽。有一個農夫的成績相當優異,經常是頭獎及優等獎的得主。他在得獎之後,毫不吝惜地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街坊鄰居。
有一位鄰居就很詫異地問他:“你的獎項得來不易,每次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品種改良,為什麼還這麼慷慨地將種子送給我們呢?難道你不怕我們的南瓜品種會超越你的嗎?”
這位農夫回答:“我將種子分送給大家,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
原來,這位農夫所居住的城鎮是典型的農村形態,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毗鄰相連。如果農夫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鄰居,鄰居們就能改良他們南瓜的品種,也可以避免蜜蜂在采蜜的過程中,將鄰近較差品種的花粉傳播到自己的南瓜上,這樣農夫才能夠專心致力於品種的改良。相反,若農夫將得獎的種子私藏,則鄰居們在南瓜品種的改良方麵勢必無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將那些較差品種的花粉傳播到他的南瓜上,這樣他必須在防範外來花粉方麵大費周折。
美國的新慈善家
美國有許多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的富豪,從下麵的調查我們不難看到美國慈善事業的一些特點。根據《商業周刊》公布的2003年度全美50位最慷慨的慈善家排名,比爾?蓋茨夫婦在1—2003年間共認捐了229億美元,榮登榜首。這個排行榜突顯了三大特征:
一、年輕化。傳統的慈善家通常是在病榻之上留下遺書,把遺產的若幹部分捐往某某機構。但現在的慈善家在三四十歲就開始大規模認捐,他們稱之為“及時行善”:“人們眼下所受的苦難必然比將來更多,而且將來的問題有將來的慈善家解決。”
二、親力親為。和傳統慈善家不同,新慈善家喜歡親自指定捐款的用途,並監督捐款的使用情況。例如蓋茨、戴爾等,他們的捐助涵蓋貧困、環保、教育、健康等社會問題,管理捐助像管理企業一樣嚴謹、有效和透明。親身體驗助人的快樂,也是他們“及時行善”的原因之一。
三、數額巨大。今年上榜的慈善家在過去5年內的捐款至少達9500萬美元,比去年的排榜增加了3000萬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幾乎把全部身家都捐了出去,隻留下維持舒適生活的款項。對於孩子,很多人隻打算留1000萬美元——足以維持舒適的生活,但不至於妨礙他們的成長。
一杯牛奶
一天,一個為了賺取學費而不得不挨門挨戶推銷產品的窮小子霍華德?凱利發現,他隻剩下一枚1角錢硬幣了,可是,他已經餓壞了。
他決定到下一家去要點吃的。但是,當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打開門的時候,他太緊張了,不好意思開口討飯吃,他隻要了一杯水。這位女子發現小夥子看上去餓壞了,於是給他拿來了一大杯牛奶。他慢慢地把牛奶喝完,然後問她:“我該給您多少錢?”
“你什麼都不用給我。”她回答道,“我母親總是對我說,永遠不要為所做的善事收取報酬。”
他說:“那麼,我真心地感謝您。”
當霍華德?凱利離開的時候他不但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勁了,而且對人的感情也更加強烈了。他原本已經打算放棄一切。
數年後,這名女子患了重病,當地的醫生都束手無策。家人將她送到大城市,請那裏的專家來診治她的怪病。人們請來了霍華德?凱利醫生。
聽到她家鄉小鎮的名字時,凱利醫生的眼中閃過異樣的光芒。他馬上從醫院大廳跑到了樓上的病房,並一眼認出了她。他回到觀察室,暗下決心,要盡一切可能挽救她的生命。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他成功了。
凱利醫生拿來了治療費用賬單,在邊上寫了一行字,然後讓人將賬單送進她的病房。她不敢打開賬單看,因為她知道,她得用全部餘生來償還這筆債。最後,當她不得不打開賬單時,她驚訝地看到上麵寫著這樣一行字:“多年前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後麵的署名是“霍華德?凱利醫生”。
驚人的積蓄
美國布魯克林工藝大學有一位任教60年的歐斯默教授。這位老教授和太太生活簡樸,住在布魯克林區,平日搭地鐵上下班。兩人膝下無子,積蓄則交給華爾街一位投資專家管理。
老教授和老太太去世後,負責清理他們財產的專家發現,這筆財產已累積到8億美元。根據老人的遺囑,這8億美元的遺產,有四分之一捐給了布魯克林工藝大學,這相當於該校曆年總捐款額數的4倍,幾乎可以立即將該校提升進名校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