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他們創造了這筆財富的那位投資專家就是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
捐款的時候最富有
美國有一位億萬富翁,匿名捐款25年,總額達2.7億美元。後來新澤西州的一家慈善機構在第10次接到他的捐贈時,終於忍不住找到了他,這個人名叫格雷斯?佩琪,是新澤西的一位糖果商。
名聲出去之後,記者蜂擁而至,當被問及“你是在什麼情況下捐款”時,他答:“在感到最富有的時候。”
“那麼,何時你是最富有的時候?”記者問。
“在我想捐贈時。”佩琪說。
愛你們所以不留很多錢給你們
1971年,美國建築工程界巨子約瑟夫?雅各布斯和妻子在加州帕薩迪納的家中,與3個剛剛20出頭的女兒作了嚴肅談話。這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對3個女兒說:“因為我們非常愛你們,所以決定不留很多錢給你們。”他決定把大部分遺產捐給慈善事業,隻給她們每個人留下自己公司價值100萬美元的股份,而這隻占他全部財產的很小一部分。雅各布斯是黎巴嫩窮苦移民的兒子,他說:“父母如果溺愛孩子,這可能是一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們沒有機會去經曆屬於他們自己,而不是父母的成功和失敗。”
“有主支票”
1980年,沃倫?巴菲特在奧馬哈《世界先驅報》上發表了一篇措辭激烈的文章,強烈抨擊大富翁們的奢侈生活。在巴菲特看來,大批財富,包括他自己的,代表的是一堆“有主支票”,最終是要服務於社會的。他把批評對準了赫斯特,後者把自己的財富揮霍在浮誇的聖?西蒙上,巴菲特批評他因此占用了“大量用於其他社會目的的人力和物力”。巴菲特也同樣批評把財產留給子孫後代的大富翁。他說,後期的杜邦公司“對社會的貢獻幾乎沒有,卻多次聲稱捐獻了產值的多少”。巴菲特批評杜邦“可能認為自己很有眼光,發現窮人們的食物越來越少了”,但他們自己的“食物都多得吃不了”。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這370億美元是美國到2006年6月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金融大鱷的慈悲
美國金融大亨索羅斯被稱為“金融大鱷”,因其在金融投資中冷靜無情,從不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即使他的投機可能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係。但他建立的基金會擁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資產,主要用於援助新移民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重建。在過去20年間,他共捐出了超過200億美元的財富用於全世界各地的慈善事業,包括支持匈牙利等東歐國家進行重建。他曾一次捐贈一億美元給處在戰亂中的波士尼亞。他也曾支持中國有關機構數百萬美元從事政治體製改革和基層選舉。他曾在他的書中提到,他努力去創造財富的惟一動力是在全球建立開放社會。
捐獻時間
美國人不僅願意捐獻金錢,還有不少人在捐獻時間,這就是做各種各樣誌願服務的義工們。比如在城鄉街道上最為常見的就是那些遍布全美國小學附近的馬路人行橫道線上的義工,他們身穿醒目的交通安全標誌背心,高舉著一麵印有“Stop”(停),另一麵印有“Slow”(慢)字的交通指示牌,悉心照顧著小學生們橫穿馬路。
20世紀60年代誕生了著名的“美國誌願者服務隊”。30多年來,美國誌願者服務隊一直堅持不懈地援助低收入人群,幫助他們自食其力。除了美國誌願者服務隊以外,從草根階層中又產生了無數的服務隊:保護隊、城市青年隊以及高校、企業、教育和民間組織創造的服務隊。
這一服務運動中的最新產物是國會和克林頓總統於1993年創立的美國服務隊。美國服務隊是在第一國家服務法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該法案於1990年由喬治?布什總統通過。
據統計,美國現在成年人口中有近一半人誌願捐獻他們的業餘時間,每年捐贈200多億小時,按每人每周工作40小時,扣除各種法定假日後每年工作51周計,每人每年工作2000小時,相當於1000萬人幹一年,如果按平均工資10美元每小時計算的話,每年捐贈時間的價值約為2000億美元左右,大體上與全社會捐贈的資金價值相等。
龐大的慈善機構
美國《時代周刊》報道,2002年,美國人捐贈的金額為1900億美元,相當全國生產總值的2.1%,為近30年來的最高紀錄。據統計,美國有各類慈善機構超過73萬個,這些機構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婦女與兒童權益保護、老年人服務、消除貧困、移民就業、環境和文物保護、預防犯罪、社區改造、幫助少數族裔等方麵發揮作用。
恩格爾?哈特說,美國人真心實意地感激這個世界對他們的恩賜,他們想要回饋這個世界。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的捐款是美國捐助的最大來源,例如,2005年所有捐助的77%都來自個人捐獻。然而對今天美國一些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來說,回饋這個世界意味著對社會進行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