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懂得舍棄,才能自我解脫(1 / 1)

據熟悉洛克菲勒的人回憶,洛克菲勒早在23歲時就是一個瘋狂賺錢並且吝嗇得要命的人。有一次,洛克菲勒托運一批價值4萬美元的貨物,因嫌150美元的保險費太高而沒有上保險。當他聽說途中遇上了強風暴時,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屋裏走來走去、通宵不眠。待到第二天早晨,他的職員來到他的辦公室,見他正在地上焦急地踱步。“快!”他發抖地說,“看看現在是否還可以投保,如果不行的話,那可怎麼辦?”公司的人趕快跑到城裏辦了投保。當回到辦公室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洛克菲勒時,他的情況更糟了。因為得到電報,貨物已安全運到,洛克菲勒又為損失了150美元而沮喪不已。那時候他的公司每年經手的生意已達50萬,他卻為150美元如此喪魂失魄,甚至大病一場。

他整天陷在生意圈裏,沒有時間休息,更沒有時間娛樂,生活枯燥、缺乏幽默感。和他共過事的人都這樣說他:“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唯獨為金錢發瘋。”他也曾表示,希望有人喜歡他,但他如此為人,誰還願意接近他,就連他過去的好友都紛紛表示“不願再和他有任何來往”。

就這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之時,他的私人世界卻崩潰了。新聞媒體開始公開譴責“標準石油公司”壟斷、欺詐、不良競爭等不擇手段致富的行為。洛克菲勒在一片譴責聲中發抖了。他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更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更加不行了,疾病開始從內部向他發動進攻。起初,他還勉強支撐,將病情嚴加保密。但失眠、消化不良、掉發等煩惱和精神崩潰的病理表征,是無法隱瞞的。最後,醫生不得不把驚人的實情告訴他,隻有兩種選擇:或是抓住財富和煩惱不放——死;或是保住生命、重新生活——生。醫生進一步明白地警告他: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作出抉擇。

經過痛苦的內心鬥爭,他選擇了退休,當年他53歲。醫生為他立下三條規則——也是他後半生所奉行的三條規則:一是放下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絕不為任何事煩惱;二是全身心地放鬆,堅持在戶外做適當的運動;三是注意節食,最好保持半饑餓狀態。

這三條規則挽救了洛克菲勒的生命。他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修剪庭院裏的花草,和鄰居們聊天、打牌、唱歌、跳舞。在娛樂之餘,他又反省自己的過去。他開始為他人著想,思索把錢捐出去,為貧窮的人換取幸福。他捐款給一所即將倒閉的學校,並將其建設成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大學;向亞特蘭大的斯特蘭大斯伯爾曼學院的黑人婦女提供教育資金;他發起成立醫學研究組織,該組織後來發展成洛克菲勒大學;他捐巨資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他經常出錢幫助那些科學研究機構和科學家,在他的資助下發現了盤尼西林……

洛克菲勒把錢捐出去了,他心裏感到很滿足。他的生活完全改變了。他每天都很快樂,不再煩惱。當他親手創辦的“標準石油公司”被美國政府判處巨額罰款時,他從容地接受了這件事。如果在從前,他聽到這個消息,不死也得脫層皮。而現在,當有人為了安慰他說:“洛克菲勒先生,希望這個消息不至於引起您煩惱,祝您今晚睡個好覺。”老洛克菲勒說:“謝謝,我本來就打算好好睡一覺,希望您也不要因此事而心煩,晚安!”人生之禪:

進德修道,無心是禪。若執著於名利,就會墮入貪得無厭的欲境。無心,先要看破紅塵,舍得放下,不為外物所動,方可參悟正道。人一旦放下煩惱,他的整個人生就會發生改變。放下煩惱之後,人生會是很有禪家風致的,即無嗔、無貪、無癡,大徹大悟,活得自然和灑脫,活得輕鬆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