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祝福”聲中禮教吃人的罪孽——《祝福》中兩條反向交織的線索(1 / 2)

魯四老爺,年年祝福敬祖,年年念叨禮教。

祥林嫂,一年一關一災,最終乞討慘死。

魯迅的《祝福》是描寫封建禮教下婦女悲慘命運的傑作之一,它與《明天》《離婚》同被稱為中國傳統婦女悲劇命運的三部曲。它又是如何展開自己筆觸的呢?

如果我們同樣用尋找文章反差的方法來審視作品的話,就會清晰地分辨出文章的兩條線:一條是奉守封建禮教的大家族一次又一次隆重地在年終敬祖“祝福”,同時又一層又一層地把沉重的壓迫和梏枷鉗製在受害婦女的身上;另一條是受害婦女一步一步被壓在巨型石板下,一年比一年跌入更深的深淵,直至被迫害得悲慘死去。

文章采用倒敘的手法,清楚明白地分作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魯鎮的人家在準備“祝福”。祥林嫂卻在祝福聲中悲慘死去。

“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家中卻一律忙,都在準備著‘祝福’”。“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地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裏浸的通紅,有的還帶著紋絲銀鐲子。”“煮熟,插上筷子,陳列起來,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隻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這時,祥林嫂呢?“五年前的頭發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瘦削不堪,黃中帶黑,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這天晚上,她死了。

魯四老爺沒有一絲的懊悔與同情,因她正在祈福時死去,還不肯放過她,說:“不早不遲的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可見是一個謬種。”這是封建禮教逼死人後對慘死者的蓋棺定論。

第二部分:回憶一進魯府。

冬初進門。“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可見魯四老爺家的喜慶豐厚。

祥林嫂呢?新年後,她便被婆婆家搶去賣了人。工錢呢,她一分未得,便都交給她的婆婆。可見在封建禮教下,作為死了丈夫的勞動婦女沒有一絲權利。

第三部分:又是一年正月。魯四老爺家當然還是喜慶,傳來她強被逼婚,成婚時又哭又鬧尋死不成,頭上碰了個大窟窿。這又是三從四德禮教對改嫁婦女心靈戕害的表現。後來總算安頓下來,生了兒子,好像過得不錯,卻埋下敗壞風俗、被人恥笑的禍根。因為封建禮教是不允許一女嫁二男的。

第四部分:二進魯家。

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了,人變癡了。

魯四老爺照例沒有一絲慈悲憐憫,除了皺眉頭,還告誡四嬸說:

“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菜,隻好自己做,否則不幹不淨,祖宗是不吃的。”可見在魯四老爺眼裏,嫁過兩個男人的祥林嫂,敗壞了風俗,還是禮教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