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離奇的反差劇情(2 / 2)

僅僅是兩個仆人的對白,就把兩家之間刻骨的仇恨揭示得十分突出。

當另一家蒙太古家的兩個仆人與他們見了麵,幾句互不相讓的鬥嘴,果然使他們揮劍擂拳打鬥起來。

凱普萊特一上場就喊:快拿劍來!蒙太古那老東西來啦,他還晃著他的長劍明明在跟我尋事。

蒙太古一上場就罵:凱普萊特,你這奸賊*—別拉住我,讓我走。

親王對他們兩家的仇怨作出這樣的評價:你們這些畜生,你們為了撲滅你們怨毒的怒焰,不惜讓流泉從你們的血管裏噴湧出來。

劇的開場就這樣開門見山地展現了兩個家族的“累世宿怨”。

在這樣相互仇視的背景下,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麵,反而如暗夜裏突現明月。羅密歐眼中的朱麗葉:

啊!火炬遠不及她的明亮……

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間!

於是他們跳舞接吻,分手時,羅密歐說:“哎喲,我的生死現在操在仇人的手裏了!”朱麗葉說:“要是他已經結婚,那麼,墳墓便是我的婚床。”“恨火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惡愛怕要種下禍根。”

很明顯,他(她)們之間已經因愛情互相托付生死了。

接下來,劇情就在恨與愛之中交錯展開。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兩家世仇宿怨中熱戀,享受“苦味中間才有的無限甘甜”(第二幕開場詩語),而兩家的親人之間又相互仇殺,朱麗葉的表哥殺死了羅密歐的好友,又死在羅密歐的劍下,因而羅密歐被判放逐,與朱麗葉生離死別。朱麗葉又被許配貴族少年,又因而決定喝藥假死以逃避沒有愛的婚姻。然而羅密歐反而誤認為愛人真死,也飲毒自殺,等朱麗葉醒來,看到已死的羅密歐,便拔出匕首自盡,演繹完這一千古流傳的愛恨情仇的悲劇。

最後兩相對仇的主角,凱普萊特和蒙太古上場,他們再也不是拔劍相向。凱普萊特反而說:

“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給我,這就是你給我女兒的一份聘禮,我也不能作更大的要求了。”

蒙太古:但是我可以給你更多的;我要用純金替她鑄一座像,隻要維洛那一天不改變它的名稱,任何塑像都不會比忠貞的朱麗葉那一座更為卓越。

凱普萊特:羅密歐也要有一座同樣富麗的金像臥在他情人的身旁,這兩個在我們的仇恨下慘遭犧牲的可憐的人兒。

這正好與第一場兩人見麵拔劍形成鮮明的反差對照。

總覽全劇,以兩家巨族的仇怨打鬥開幕,以互相慷慨的和解落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仇殺的背景裏互愛,享受愛的無限甘甜,又因為愛得深沉,在誤會中以死殉情。在無與倫比的反差對決中,演繹著生生死死的悲劇,給世人留下一付“愛之甜蜜,恨之苦澀”之猛藥,批判了封建門閥之間的宿怨之惡,讚美了愛情的崇高至上。

如果回過來,對劇情作進一步的思索分析,我們又會有“稀奇古怪”、“離奇乖悖”的感覺。因為劇作宣揚人文主義愛情至上的思想,給世人深刻的啟迪,是通過大起大落、愛恨生死的反差來實現的。而這些極其強烈的反差,正是這出戲劇強勁的表現力之所在。但是戲劇對情侶之間的愛情沒有作來龍去脈的清楚交代,兩家的和解釋怨也顯得十分突然,沒有複雜的思想鬥爭、心理表白。這就使戲劇有了“為恨而恨,為愛而愛,為和解而和解”的痕跡。這樣處理,又無不是為集中營造反差而采取的簡化。也許可以稱之為“攻其(反差集中)一點,不及(合情合理)其餘”吧,所以又可以稱之為離奇誇張的反差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