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你有用,巴結你,頌歌唱給你 無用時,鄙視你,唯恐沾上你(1 / 3)

第四節你有用,巴結你,頌歌唱給你無用時,鄙視你,唯恐沾上你——《羊脂球》《我的叔叔於勒》相似的反差表現

莫泊桑的成名作其實是短篇小說《羊脂球》。故事說普魯士占領法國的盧昂後,妓女羊脂球與其他九個有身份的人同乘一輛馬車逃往別處。其間,羊脂球受盡別人的鄙視、白眼。但當大家饑餓時卻屈尊地吃了這位妓女的吃食。走到半路,他們被普魯士一個軍官扣留,放行條件是讓羊脂球獻出自己的肉體。這時,幾位尊貴的人對普魯士軍官畢恭畢敬,羊脂球卻顯出一種嚴肅高傲的氣概。之後她還“大罵”那普魯大軍官“混蛋”,而在幾位有尊貴丈夫的婦女眼中那位軍官的體態容貌“倒是一個很漂亮的輕騎兵,一定會惹得所有婦人如醉如癡。”……她們互相商量,那個軍官“行為很正派”,一位鳥先生甚至提出把羊脂球手腳都捆起來交給敵人。為了引誘羊脂球滿足軍官的要求,她們一會稱她為“夫人”,一會稱她為“小姐”。旁敲側擊地說:“我的姑奶奶,無論用什麼方法,上帝總是允許的嗎!隻要動機純潔,行為本身總是可以得到上帝允許的嘛。”“有誰能懷疑這個呢,太太?本身應該受譴責的行為,常常因為啟發行動的念頭良好而變成可敬可佩。”散步時,伯爵挽了羊脂球的胳膊,和她一起走在最後麵,口口聲聲“我的孩子”,對她恭維誇獎,殷勤獻媚,對她表示好感,竭力渲染她可以幫他們的忙是多麼大,他們將如何感激她,親密地稱她“我的親愛的。”為了逃命,對羊脂球極盡開導、巴結、奉承之能事。於是羊脂球滿足了普魯士軍官的獸欲,大家被放行。之後大家坐上馬車,羊脂球最後一個上車時,大家一反常態,一齊扭過臉,就像誰也不認識她,伯爵和夫人像躲避瘟疫一樣,離她遠遠的。羊脂球哭了一路,餓了一路,沒有得到一聲安慰。那些先前吃了她食物的人,吃著他們的食物,沒有一個讓她吃點東西。

小說的動人深刻之處,非常鮮明地表現在兩個相反的方麵。作者在渲染幾位“尊貴”的丈夫、夫人之前對普魯士軍官的卑躬下賤,對羊脂球骨子裏的蔑視,表麵上的恭維,之後對羊脂球的無情無義,冷酷漠視,可以說達到細致入微、精雕細刻的程度,讓讀者真正感悟到那些上層人士諂敵賣友,用你時好話說勁用罷你無情拋棄的卑鄙無恥。反差之強烈,成就了小說的經典精品性。

他的另一篇小說《我的叔叔於勒》有著相似的反差構思。菲利普一家經濟拮據。當他的弟弟於勒來信說:他賺了錢,而且可能發財時,菲利普夫妻將於勒看成正直、有良心、有辦法的好心人,對他的歸來看成全家幸福的希望。

這封信成了我們家裏的福音書,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見人就拿出來給他看。父親的希望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說:“隻要這個好心的於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上一個有辦法的人。”當看到一隻大船駛過來,父親總重複著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對於勒回來的事,大家還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並且利用叔叔的來信,使二姐終於能成婚出嫁,全家敢於花錢去哲爾賽遊玩一次。可是當於勒真的出現在他們的麵前時,卻是一個十分窮困潦倒的又髒又老的窮鬼。這時,父親菲利普臉色煞白,渾身哆嗦,神色狼狽;母親則罵:“我早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趕緊帶孩子們離開了於勒所在的地方。兒子僅僅給了於勒十個銅子的小費,母親就嚇了一跳,說: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流氓。整個故事中,作者將描寫的全部筆墨,都放在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不同的態度上,形成強烈的反差。簡短尖銳,十分真實。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當別人有用時好話說盡攀親扯友、當別人無用時避之唯恐不及的現象是屢見不鮮的。中國有句俗語,窮到街頭無人問,富到深山有遠親,揭示的就是病態社會中病態人生的嘴臉。而如今關注弱勢群體、關心困難人群的文明行為正表現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如果我們讀過莫泊桑更多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小說情節,往往都有一個鮮明的轉折點,主人公前後命運往往是截然相反的,反差營造的特色十分突出。這正是他的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他認為現實呈現在我們麵前的事實十分雜亂,大部分毫無趣味,而“藝術是有選擇的和有表現力的真實”。這裏的選擇,這裏的表現力,就在於事實的反差上。所以,我們在《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於勒》等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作者對相反的事實、言行,都不惜筆墨,精雕細刻,而對於與反差無關的生活畫麵,則輕描淡寫,或幾乎不提。這正是莫泊桑短篇小說取得極高藝術成就、謀篇布局被稱為大師的奧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