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三小”如何反映窮苦童年悲慘的命運(1 / 2)

第六節“三斜如何反映窮苦童年悲慘的命運——大年夜饑寒交迫,卻偏偏做著甜蜜溫暖的美夢小小娃,替父擔承,反遭到父親的誤解責備

《萬卡》、《小抄寫員》、《賣火柴的小女孩》同為歐洲著名作家寫窮苦孩子童年生活的童話小說,常常 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我們可以將它們簡稱為“三斜。其共同的反差是現實生活與夢想、實際想法與別人看法的相悖。這裏,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給予簡單的解讀。

一、《賣火柴的小女孩》:凍餓淒慘的現實與溫馨美滿的夢境

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話之一《賣火柴的小女孩》幾乎是人人都讀過的。它的故事十分簡單,一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凍又餓死去了。

這天晚上,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腳凍得紅一塊紫一塊,穿的圍裙很舊,一整天也沒賣過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餓、渾身哆嗦,但她不敢回家,怕爸爸因沒賣掉一根火柴而打她。再說家裏和街上一樣冷,房子隻有屋頂,沒有圍牆,風雪隨時可以灌進來。她隻好在一座房子的牆角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由於天冷夜黑,她擦亮一根又一根火柴,直到把一大把火柴擦著。第二天,人們發現她死了,臉上帶著微笑。

雖然文章在敘述中還有一些細節描寫,但整個故事的事實就是這些。如果文章僅僅就是這樣寫,將會比較平淡。安徒生是世界童話之王,他不會滿足於單寫這些淒慘平淡的事實。他怎麼處理呢?他憑自己豐富的想象為文章設置了多種鮮明的反差。

小女孩很冷,童話就寫當她擦亮第一根火柴時,她感覺到自己坐在一個大火爐前,火爐很旺,很暖和。她很餓,就寫當她擦亮第二根火柴時,她看到一隻肚子裏填滿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搖搖擺擺朝她走來,背上還有吃肉用得著的刀和叉。她家很窮,遮風的房子也沒有,文章偏偏就寫當她擦亮第三根火柴時,她就感覺自己坐在一棵美麗的聖誕樹下,樹比富商家的還大還美,光蠟燭就點著幾千枝,上麵還有美麗的彩色畫片;當她十分想念唯一疼她的奶奶時,第四根火柴劃亮了,溫和慈愛的奶奶便在想象中來到她的麵前;當她擦亮一大把火柴時,奶奶很高大,很美麗,把她抱起來,摟在懷裏,在光明與快樂中,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如果要問,小女孩真的有這種美麗的幻覺嗎?文章結尾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作者當然也不會知道。所以說,小女孩五次劃亮火柴時的感覺,隻能是作者自己的想象,應該是作者為揭示小女孩命運的悲慘而有意渲染的畫麵。這樣寫,文章就有了反差的效果,更反襯出小女孩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多麼可憐,她的願望是多麼燦爛。在這淒慘與燦爛中死去,才能讓讀者感情更加洶湧,產生更強烈的啟發效果。

二、俄國19世紀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小說《萬卡》與《賣火柴的小女孩》內容十分相似,也是表現社會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