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三小”如何反映窮苦童年悲慘的命運(2 / 2)

它們的表現手法可以說如出一轍。一邊敘述萬卡在鞋匠老板家所受的種種折磨苦難,又冷又餓,連鞋也沒有,加上爺爺當看門人的艱辛;另一方麵寫萬卡回憶在家與爺爺在一起砍聖誕樹的快樂有趣,即使這砍聖誕樹也同樣是替別人幹苦差事,他也十分向往;即使爺爺打他,他也願意;這就更加襯托了萬卡生活的痛苦。最後,萬卡同樣做了一個美夢,又有暖炕,又有慈祥的爺爺,又有可愛的狗——泥鰍。同樣是用現實生活中萬卡的苦難與他回憶式夢境中的快樂形成反差,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黑暗。

三、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小抄寫員》又是如何構建文章反差的呢

十二歲的約裏奧姊妹多,家裏生活清苦。父親是鐵路工人,年紀大,白天在鐵路上幹活,晚上還要整夜替人抄寫雜誌簽條。他父親很愛約裏奧,一點也不願意耽誤他上學。

反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約裏奧愛他的父親,要替父親寫簽條。但父親不願連累孩子,占用孩子時間,堅決不答應。於是約裏奧隻好瞞著父親,在每天晚上父親睡下後,偷偷替父親幹。因此他很疲倦,有時做著功課就睡著了,還受到老師的指責。於是他越堅持替父親幹活,就越疲倦,學習中的表現就越令人不滿意,父親就越來越誤解他不聽話,沒希望,越來越不愛他,斥責他,最後竟不管他了……。這又產生了兩個截然相反的傾向:約裏奧越來越辛苦地替父親承擔生活的重擔,越懂事可愛,父親就越指責約裏奧,越來越不愛約裏奧。這當然並非父親對孩子的感情有了變化,而是因為約裏奧的懂事要極力瞞著父親,父親對他產生了誤解。這種較勁撕扯,讓讀者更能體會窮人生活的艱難,約裏奧和父親的可愛。怨由愛生,恨由愛來。許多文藝作品都曾運用誤解這種手法在相親相愛的人之間製造糾葛反差,更深刻地表現人物的真情可愛。所以說,誤解也是一種製造反差的形式。

這篇小說中還包含著另一種反差,這就是父親對約裏奧的態度,誤解時他責備、傷心,最後甚至說:約裏奧有病是自作自受,我早已不管他了。而後來,當他明白了真相後,他啜泣、親吻,把兒子抱到母親床前,放在母親懷裏,把自己的頭貼在兒子的胸口睡熟了。可以看出文章在前麵的責備、後麵的摯愛兩方麵都進行了多層次的渲染。為的還是表現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

三位不同國度的大作家,以不同的方式寫了三個命運貧苦然而生活不同的小孩,一位被趕出家門在街上賣火柴,一位在別人家裏當學徒,一位上學期間在自己家裏生活,各自的悲苦命運也有程度的不同。但是很明顯,卻都包含著相反的兩個方麵:越是饑餓,夢想中越有美味香餐;越是寒冷,夢想中越有爐火溫暖;越是承擔生活重擔,卻越遭到誤解責罵;因而讓讀者掀起了感情的萬丈波瀾,對課文反映的黑暗時代有了親身體驗般的感悟。試想,不管去掉作品中哪一個方麵(比如美好的想象,父親的誤解),小說都會索然無味,缺乏靈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