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拖克索”就失去了原有奴隸製莊園的內容,成為封建領主經濟的莊田。
這意味著舊的奴隸製崩潰,新的封建製誕生,滿族社會逐步由奴隸製過渡到了封建農奴製。
天命汗努爾哈赤的成長曆程
清太祖,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女真人。
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漢語,喜讀《三國演義》,25歲在祖居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東北部,並屢次打敗明朝軍隊。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
薩爾滸戰役後,努爾哈赤遷都沈陽。
次年,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之戰中,被明將袁崇煥用炮石擊傷,最終憂憤而死。
清朝建立後,努爾哈赤被尊為清太祖。
努爾哈赤終年68歲,被葬於沈陽福陵,今遼寧省沈陽市東北30裏處的東陵。
努爾哈赤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即1559年,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即今天的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努爾哈赤出生於一個滿族奴隸主家庭中。努爾哈赤的先人從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就開始受到明朝的冊封,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塔克世,都曾為建州左衛指揮。
努爾哈赤用祖父和父親所遺留下來的13副甲胄起兵,開始了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
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都被明朝政府所殺害,在努爾哈赤起兵後,明朝政府派人把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的遺體送回,並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
然而,努爾哈赤卻自立為王。萬曆四十四年,即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大金,建年號為“天命”,史稱後金。
萬曆四十六年,即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
什麼是努爾哈赤的“七大恨”
萬曆四十六年,即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
那麼,什麼是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呢?
“七大恨”是努爾哈赤的伐明誓詞,概括起來如下:
一、明朝的邊將輕信尼堪外蘭的主意,無緣無故地挑起事端.害死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
二、明朝不遵守條約,派兵過界,幫助葉赫部;
三、明朝的邊民每年都偷越邊境來偷東西,根據條約.對這些人應該殺頭,可是明朝卻責備後金擅自殺人,逼迫後金交出十個人償命;
四、明朝派兵越境幫助時赫部,致使接受努爾哈赤的聘禮的姑娘東哥改嫁蒙古;
五、後金百姓在柴河、三岔河、撫安等地(今天的鐵嶺市東南一帶)按照規定耕種田地,卻被明朝禁止收割莊稼,明朝政府還派兵驅趕後金的百姓;
六、葉赫部違背盟約,挑起事端,明朝政府卻偏聽偏信,派使臣責罵後金政府,欺辱後金;
七、哈達部幫助葉赫部兩次侵犯後金,均被後金打敗,可明朝卻逼著後金允許哈達重新獨立。
這“七大恨”,令努爾哈赤出師有名,宣布完“七大恨”,努爾哈赤便向明朝的領土大舉進兵了。
努爾哈赤殺子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