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史學界都認義和團是攻打使館的基本力量,此外還有一些受義和團影響的甘軍。並認為榮祿直轄的武衛中軍則是在保護使館。甚至曆史教科書上也一直沿用義和團攻打外國駐京使館的說法。有人讚揚義和團攻打使館是反帝的英勇行;有人把攻打使館當做義和團受清朝封建頑固勢力愚弄和利用的重要事例進行批判;還有人嚴厲譴責義和團攻打使館是在野蠻地“踐踏國際公法”。多年來,各執己見的學者進行著激烈的爭論,但卻很少有人去對攻打使館的基本力量究竟是不是義和團做一番認真的考察。
1900年6月上旬起,義和團即大量進入北京,開始的時候,主要在城外活動。6月12日起,義和團開始在內城焚燒教堂,但並沒有攻擊使館。根據英國使館人員樸笛南姆威爾所著《庚子使館被圍記》的記載,在6月12日,義和團第一次出現在使館附近。有兩名義和團民乘騾車從使館前經過,他們並沒有進行攻擊,而德國公使克林德卻從使館衝了出來,向他們發起進攻,並拘捕了其中的一個人。6月13日,大批義和團在意大利、奧地利使館附近焚燒教堂,然而並沒有進攻使館。相反的,是使館洋兵到使館外對義和團開槍開炮,打死打傷了多人。
《庚子使館被圍記》記載的6月13日的情況,隻提到了義和團焚燒使館附近教堂和洋兵攻打義和團,而並沒有說義和團有攻打使館的舉動。在竇納樂給英政府的報告上,提到這一天的情況的時候也說:“我們為抵抗對使館區的進攻而做了準備。但直到第二天晚上,仍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
6月20日之前,義和團對使館進行的唯一一次進攻性行動發生在6月14日的晚上。據竇納樂報告,這天晚上,義和團對使館哨兵發起了好幾次攻擊,但全部被輕易擊退。很明顯,這不過是少數團民的活動,與之後發生的大規模圍攻使館事件不能混為一談。
6月16日,慈禧諭令榮祿“速派武衛中軍得力隊伍,即日前往東交民巷一帶,將各使館實力保衛”。此後幾天中,使館處於清軍和洋兵的雙重防衛下,義和團根本無從靠近。
據外國使館人員記載,對使館的圍攻是從6月20日下午開始,由清朝政府軍發動的。
竇納樂報告說:“(6月20日)下午四時正,清軍從北麵和東麵開火……於是開始了中國政府軍隊對北京各使館的有組織地進攻。”“他們為了要打垮及消滅我們做了三個多星期的堅決努力。……而這種努力不是利用暴徒或叛兵,而是利用中國政府有組織的部隊幹的。”
在竇納樂給英政府的報告以及樸笛南姆威爾的《庚子使館被圍記》中,對使館之戰均有係統、詳細的記述。其中反複談到數千清軍如何用“大炮”、“排槍”猛攻使館,而提到義和團的進攻活動的卻寥寥無幾。如果義和團真有大規模的進攻行動,他們是絕不會略而不記的。
結合上麵所述內容,進攻使館的基本力量始終是清軍,義和團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微小的。
八國聯軍侵華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侵略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牆斷壁。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大肆搶劫,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殘遭殺戮。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並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
《辛醜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李鴻章有多高
在大清國,有這麼一個傳奇人物,身高一米八三大個子,為何卻要在外國人麵前矮上半頭,而他正是在《馬關條約》簽字的中國代表---李鴻章。
說起李鴻章,也算是早年的“海龜”派了。1896年,李鴻章歐美留洋八年,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位留洋才子可是幾乎占盡了個類報刊的頭版頭條。不僅是因為他個人才學上的魅力,其魁梧的身高更是長足了中國人的臉。庚子事變後,李鴻章更是紅的發紫,各國報紙版麵的頭條爭先報道李鴻章的事跡。且不說李鴻章在海外出名,就說這一米八三的身高,大個子,在當時普遍缺少營養的大清國裏算是鶴立雞群。中部地區走出來的李鴻章即使在北國滿人中也是“雲中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