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啟蒙教育重在心智培養(1 / 2)

如今,嬰幼兒的啟蒙教育,已為越來越多的嬰幼兒家長所重視,不遺餘力者有之,不惜重金者也有之。然而,對於嬰幼兒應進行那些啟蒙教育和怎樣進行啟蒙教育,許多家長去不得其法。

何謂啟蒙教育?

蒙者,蒙童,啟者,啟迪,所謂啟蒙,就是按照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采用科學的方法,即情即景的用聽得見,看得到,摸得著,理解得了的事和物對其感官和大腦進行刺激,促進其大腦發育,開發其大腦空間。用當前一句時髦的話講:就是拓展“內存”,為其以後的認知教育(學習文化知識)創造良好條件,作好充分準備,打好堅實基礎。

孩子的前五年,是一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每一分鍾,對孩子們而言,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我們不能隻依靠6歲以後的學校教育,而讓一生最具決定性的寶貴時間白白浪費掉。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更是孩子生活最久的場所,對孩子影響也最大。所以父母一定要用有效地引導才能把握這奠基的時刻,讓孩子的心智得到最好的啟發。所以,父母一定要借與孩子接觸最早、最密切的機遇來加以教導。

然而,不少嬰幼兒家長對此缺乏理解,他們不是把啟蒙教育的注意力放在對嬰幼兒潛能的開發和整體素質的提高上,不是把啟蒙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嬰幼兒的行為習慣、自立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上,而是過早的、片麵的進行認知教育,填鴨式的向嬰幼兒灌輸知識,有的甚至以自己的孩子能進行如何複雜的數學運算而沾沾自喜,以自己的孩子能背誦多少首唐詩宋詞而引以為豪,殊不知,在這種口頭上對答如流和滾瓜爛熟的後麵,腦子裏卻是一片茫然,孩子對從自己口中說出來的東西根本不知其然,更不用說知其所以然了。久而久之,反而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嚴重者還會造成智力障礙,遺患無窮。

那麼,嬰幼兒應接受哪些啟蒙教育?又該怎樣對嬰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呢?東子認為首先應重視心智培養,即抓好“四教”,即“教做人,教處世,教做事,教求知”。

東子給建議的家長——

方法一:家長要教孩子學“做人”。

教做人,即育人,這是一切類型教育的首要和核心。道理很簡單:不會做人,焉能做事,不能做事,教有何益?翻開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教育典籍,無一不把育人放在首要和核心的位置,隻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度、不同的階級,對這個“人”字賦予了不同的內涵罷了。

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事做不好我們可以重頭再來,可人做不好那就是一生的悲哀。孩童時期的可塑性很大,是進行人格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如果不在這個時期對孩子做好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那一旦孩子養成了壞的習慣,危害的不僅是社會、家庭,而且是孩子一生的前程。

所以,家長對孩子啟蒙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孩子做人,做一個誠實、正直、善良、勇敢、有愛心、懂感恩,具有良好品行的人。家長用“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來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然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規範嬰幼兒的行為,為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方法二:家長要教孩子學“處事”。

會做人,更要處好事。對孩子啟蒙階段的處事培養,家長要注重以下幾點:①要對其進行禮貌和禮儀教育,禮貌教育是教其懂得以禮待人的道理,禮儀教育是教其學會以禮待人的方法。②教育孩子懂得並學會平等待人,尊重別人並要求別人也尊重自己。③要教其懂得並學會謙虛謹慎,力戒驕滿,在非原則問題上能謙讓別人。但對別人的謙讓要有度,不能是逆來順受。④要教育孩子懂得並學會講道理,遇事以理服人。⑤要教會孩子一點自衛意識和能力,屬於自己應得的不輕易放棄。⑥要給孩子灌輸一些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