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和群體相處以及與他人交際能力的培養,重頭戲還應放在實踐中,主角應由其自己唱。作為家長,所能做的隻能是給他搭設一個舞台,即為他提供一個與群體相處和與他人交際的環境。孩子在與其他孩子的接觸和交往中,難免發生一些摩擦、爭執和衝突,對此,隻要不至於導致大的事故,家長就不必過多幹預,既不要過於袒護自己的孩子,也不要過分的斥責自己的孩子,可以靜觀其變,讓孩子嚐試著自己明辨是非,自己解決糾紛,自己化解矛盾,自己了結恩怨。當然,他處理的可能不是很好,或者處理得很不當,但是,你要相信他會在一次次的嚐試之中,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處理的越來越好。
方法三:家長要教孩子學“做事”。
這裏所說的教做事,既包括動手的也包括動腦的,嬰幼兒啟蒙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將來能做事的人才,所以,教做事,在“四教”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
這裏不想談如何教孩子做具體的事,隻想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做事態度和工作作風。教做事,就要從嬰幼兒抓起,培養孩子一個嚴肅認真的做事態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現在的嬰幼兒將來麵對的是一個高科技、快節奏的社會,試想,在這樣一個“差之微納,謬以光年”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沒有嚴肅認真的做事態度,丟三落四的人,有誰敢用?在這樣一個“一寸光陰一尺金”、“微秒必爭”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沒有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做事拖拖遝遝的人,有誰願意用?
有人可能要問:嬰幼兒有何事可做呀,無非是玩玩玩具、搭搭積木,難道這樣的小事兒也值得那麼認真對待嗎?錯了!小孩子眼裏無小事,一塊積木的搭設,在大人眼裏是小事,但在小孩子的眼裏,可能看得比一座大樓的建造還重要。因此,從嬰幼兒抓起,從玩具的管理、書籍的擺放,日常衛生的清掃做起,培養孩子認真的做事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
方法四:家長要教孩子學“求知”。
這裏說的是教求知,不是教認知,一字之差,卻是大相徑庭的兩條道路。所謂教求知,就是培養嬰幼兒求知的意識和欲望,人腦是一個很特殊的容器,在它沒有求知的欲望,不願接受外部事物的時候,它的容積會變得無限小,你無論采用什麼樣的法子硬灌也絲毫灌不進去。而當它有了求知的欲望,主動的要吸納外部事物的時候,它的容積會變得無限大,怎麼裝也裝不滿。所以說,給嬰幼兒一顆有強烈的求知欲的心,比向他灌輸一部百科全書的意義要大得多。
那麼,怎樣培養嬰幼兒的求知欲呢?最好的辦法是把他帶到戶外,讓他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瀏覽河山之壯麗,領略氣象之萬千,品味生命之燦爛,感悟宇宙之浩瀚。從教他喜歡身邊的一花、一樹、一蟲、一魚開始,繼而引導他升華到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再到對世間萬事萬物產生好奇。好奇是求知的原動力,隨著好奇心的增強,一種對宇宙無窮奧秘進行探求的欲望即求知欲便會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這裏,需要提醒的是,嬰幼兒最初的求知欲還是比較脆弱的,需要予以細心的嗬護,家長的態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它損傷甚至把它摧毀。所以,對於嬰幼兒提出的各種提問,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而不是敷衍了事。
同時,在對嬰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多保留幾分童心,要學會用兒童的心態去理解兒童的行為,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兒童的世界,用兒童的語言去和兒童交流,做到亦親亦師亦友,這樣,孩子才更願意接近你,才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