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學(2 / 2)

方法二:“貪玩”的孩子智慧多。

一位母親無限苦惱地對幼兒園老師說:“我的兒子特別貪玩,口袋裏經常放一些像奇形怪狀的石頭、樹棍、廢棄的釘子等破爛,讓他看書、教他寫字他沒興趣,可在路上碰到配鑰匙、修自行車的,他卻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久久不願離去。我真怕這樣下去將來會影響孩子的興趣和學習。”

相信這位母親的煩惱,很多家長都會碰到,而且,苦惱的程度可能並不比她少。對於這種類型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請先來看一則故事:

一位老師有一次在給學生上課時,出了一道智力測驗題,題目的內容大致是在屋子頂端隔一定的距離係上兩根繩子,並提供少量的工具如鉗子、螺絲刀、凳子等,要求學生想辦法把兩根繩子係起來。這個智力測試題難倒了班上的許多孩子,但卻有一個孩子在一分鍾之內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他的答案就是把繩子的一端係上鉗子,然後擺動它,接著再去拿另一端繩子,等係有鉗子的那跟繩子擺過來時再抓住它,最後將兩根繩子係上即可。老師很驚奇地問他是怎麼想出來的,這個學生回答說,自己小時候就玩過這種遊戲,隻是繩子上係的是石頭而不是鉗子。這就是從遊戲中玩出來的智力!

在許多藝術家、科學家的成長,就是在兒童時期的玩耍中起步的。萬籟鳴成為動畫藝術家的起點,是用硬紙板剪些孫悟空、牛魔王等人物,用筷子支著在油燈下晃動,玩耍映在牆上的黑影;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直接誘因,就是父親帶回來的一架用橡皮筋作動力的玩具飛機;達爾文成為生物學家的種子,就是在小時候采集動植物標本時播下的。

其實,在玩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孩子特殊的才能和天賦,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地培養、強化這種興趣,就可以培養出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麵有所突破,做出特殊的貢獻。

方法三:會玩的孩子更會學。

沒有不會玩不愛玩的孩子,而隻有一味抑製孩子玩的父母。看看現在的獨生子女,雖得到了許多父母在童年時代得不到的物質上的享受,卻也失去了許多過去的孩子所享有的童年玩耍的樂趣。孩子們背負著沉重的學習壓力,課餘時間被各色各類的輔導班、提高班所占據了。許多父母一提到孩子的玩,首先想到的是耽誤學習。我們時常聽到有人訓斥那些愛玩的孩子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真沒出息!”可是,家長是否想過,如果連幼兒時都沒有玩的機會,孩子的童年該有多慘!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母親的來信: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已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每天隻是喝和睡,而是多了幾分活潑和調皮,多了一份玩心。看到孩子成天瘋玩,我的內心真得很著急,孩子會不會就此不安心學習。於是,我開始限製他,正兒八經地教他認字、背英語單詞,想讓孩子收心後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學習和發展,最終成為令人羨慕的天才。

然而,孩子的反應和表現卻大大令我失望,他不但絲毫沒有要接受“正統教育”的意思,依舊“我行我素”,而且一旦玩起來,便把所有其他事情拋在腦後。是自己的教育能力有問題,還是孩子根本就不是這個料,麵對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辦?“看完上麵這段話,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是否覺得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個“瘋”孩子,從而對孩子的前途喪失信心。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要點,那就是玩——是孩子的天堂。孩子隻有在這個天堂裏,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這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

沒有玩的童年算什麼童年啊!會玩的孩子才是健全的孩子,隻知道學習不會玩,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將來也是廢物一個。現在講的是綜合素質,將來更是如此。父母們要把眼光稍放遠些,不要按照自已的意願來培養孩子,不要你自已當年沒考上清華北大,就逼著孩子去實現你的夢想,這對孩子不公平,也是極不負責的表現,孩子是你的,但他永遠是獨立的,你不應該也無權完全抑製他玩的天性。

會玩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啟發興趣愛好,還可以從玩中發現問題,培養主動性。有許多有特長的孩子,就是在課餘時間玩自己愛玩的東西,從而有了小發明小創造。所以說,玩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學。